2025年新闻记者职业资格考试题库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新闻工作者的首要职责是()
A.传播信息
B.引导舆论
C.反映人民呼声
D.真实、准确地报道事实
答案:D。新闻的生命在于真实,新闻工作者首要职责就是真实、准确地报道事实,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等其他功能。
2.以下哪种行为符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
A.为了吸引眼球,夸大新闻事件的影响
B.未经当事人同意,公开其隐私信息
C.深入调查,核实新闻来源的真实性
D.为了完成报道任务,虚构部分情节
答案:C。深入调查、核实新闻来源真实性是新闻工作者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而夸大影响、公开隐私、虚构情节都是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
3.新闻采访中,提问的关键是()
A.多问封闭式问题
B.抓住核心问题
C.尽量使用专业术语
D.不断追问敏感问题
答案:B。采访时抓住核心问题能使采访更有针对性和效率,多问封闭式问题可能限制信息获取,使用专业术语可能让采访对象难以理解,不断追问敏感问题可能引起采访对象反感。
4.新闻标题的作用不包括()
A.提示新闻内容
B.吸引读者注意力
C.代替新闻正文
D.评价新闻事实
答案:C。新闻标题有提示内容、吸引注意力、评价事实等作用,但不能代替新闻正文。
5.新闻报道中,客观性原则要求()
A.记者不发表任何个人观点
B.完全按照事件发生顺序报道
C.呈现多方面的事实和观点
D.只报道正面的新闻事件
答案:C。客观性原则要求呈现多方面的事实和观点,让读者自己去判断,而不是不发表个人观点、只按顺序报道或只报道正面事件。
6.下列不属于新媒体特点的是()
A.传播速度快
B.互动性强
C.受众范围窄
D.信息海量
答案:C。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信息海量,受众范围广,而不是窄。
7.新闻记者在报道突发事件时,首先要()
A.赶到现场
B.进行现场直播
C.等待官方消息
D.联系专家分析
答案:A。在报道突发事件时,记者首先要赶到现场,才能获取第一手资料,为后续报道奠定基础。
8.新闻评论的核心是()
A.论点
B.论据
C.论证
D.标题
答案:A。论点是新闻评论的核心,论据是支持论点的材料,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标题是为了吸引读者。
9.以下关于新闻采访准备工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不需要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
B.准备好采访设备
C.拟定采访提纲
D.明确采访目的
答案:A。采访前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有助于更好地进行采访,准备设备、拟定提纲、明确目的都是采访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
10.新闻摄影中,突出主体的方法不包括()
A.运用对比
B.虚化背景
C.增加曝光
D.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
答案:C。运用对比、虚化背景、选择合适拍摄角度都可以突出主体,增加曝光主要是影响照片的亮度。
11.新闻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要()
A.只报道正面新闻
B.听从领导的所有安排
C.符合党和人民的利益
D.迎合大众的所有需求
答案:C。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符合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是只报道正面新闻,也不是听从领导所有安排或迎合大众所有需求。
12.新闻报道中的“五个W”不包括()
A.When
B.Why
C.Which
D.Who
答案:C。“五个W”是指Who(谁)、What(什么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为什么),不包括Which。
13.新闻编辑在修改稿件时,首要的工作是()
A.改正语法错误
B.核实事实
C.调整结构
D.润色文字
答案:B。编辑修改稿件时,首要工作是核实事实,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14.以下哪种传播方式属于大众传播()
A.面对面交流
B.家庭内部沟通
C.报纸发行
D.小组讨论
答案:C。大众传播是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众多人传播信息,报纸发行属于大众传播,其他选项属于人际传播或群体传播。
15.新闻记者在与采访对象交流时,应该()
A.居高临下
B.态度傲慢
C.尊重对方
D.随意打断对方
答案:C。记者与采访对象交流时应尊重对方,不能居高临下、态度傲慢或随意打断对方。
16.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要求()
A.越快越好
B.可以拖延报道
C.只注重事件的结果
D.忽略事件的过程
答案:A。新闻报道讲究时效性,一般来说越快越好,以便让受众及时了解最新情况。
17.新闻工作者的法律素养主要体现在()
A.了解所有法律条文
B.避免报道与法律相关的事件
C.遵守法律法规,避免侵权
D.只报道合法的新闻事件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