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念统摄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路径
【摘要】大概念统摄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立足统编版语文教材内容,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整体的规划与设计,实现学科育人。其实践路径:“依‘标’据‘本’”,提取大概念;聚焦大概念,构建教学目标;锚定目标,配置教学内容;任务驱动,实践大概念。
【关键词】小学语文大概念单元整体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构建了素养型课程目标,对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往常以单篇阅读为中心、线性推进的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大概念统摄下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立足统编版语文教材内容,从大概念的视角统筹单元教学目标,分析整合单元教学资源,确定单元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进行整体的规划与设计,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单元结构化学习,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
一、依“标”据“本”,提取大概念
新课标是教学最权威的参照,教材是教学最直接的载体,这两者也就成了提取大概念最有力的抓手。提取大概念时,一是要研读教材,对照新课标,明确定位;二是要深读教材,分析资源,把握联系,找寻到这一单元的育人价值、语文知识和规律、学科思想和方法;三是要全面融合,聚焦核心,高度概括,把前两方面的成果经过分析、比较、概括,逐步聚焦,提取出一个比较凝练的指向学科育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大概念,使之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人文主题是“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明确本单元的内容展示的是思维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走进人物内心,还原人物的思想,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品质。三篇精读课文为《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均展示了智者在圆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思辨和智慧,课文后都编排了指向推演人物思维过程的习题。“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进一步梳理了文中人物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强调了“分析情况”和“选择办法”的重要性。新课标强调了学科育人,“课程目标”中核心素养的内涵第三条“思维能力”部分,明确提出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具体要求。结合新课标,通过对本单元教学资源全面梳理、分析、归纳、概括,可以确定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从“聪明人”的思维过程中,学习处理实际问题的方法,明确智慧的核心要义—考虑周全,让自己成为生活的智者。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体现单元特点、指向学生发展的大概念—“聪明人”的举动中蕴含着优秀思维品质,这是生成智慧的基石。
二、聚焦大概念,构建教学目标
大概念是从单元内各种事实、经验和概念中简明扼要地总括抽取出来的,它系统、有序地提炼了单元内各种语文要素。因此,聚焦大概念,基于学生已有经验,关联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要从高处着眼,整体入手,打通单元内各教学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对不同课文教学要求的异同,求同存异,勾连糅合,就能对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进行系统的、完整的、有层次的设置与建构。
聚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大概念,就能确定本单元的总目标为“探思维之秘,培智慧之元”,即探索智慧之人思维的秘密,感受他们的智慧,了解智慧的核心要义,有意识地培育自己的智慧。结合三篇课文的共性,兼顾个性,可以设置本单元阅读教学目标,见表1。
三、锚定目标,配置教学内容
在大概念的统领下,联系单元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整合、重组单元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纵向层次清晰、拾级而上;横向全面综合,融会贯通,使之与既定的教学目标相匹配,为学生的深度结构化学习提供适当的教学内容。
“探思维之秘,培智慧之元”,前半部分体现单元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后半部分指向学生成长、学科育人,前者是后者的实践路径,后者是前者的终极目标。这一目标可以通过三个层次活动逐步实现,再结合单元教学目标中的层级目标,配置教学内容,见表2。
四、任务驱动,实践大概念
大概念像吸铁石一样黏附着整个单元与之相关的语文知识,对它们进行统整,就可以设计出系列学习任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就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对“大概念”主动进行探究合作、积极进行言语实践、充分发展核心素养的过程。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指向“大概念”的任务大情境: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将踏上智慧之旅,到文中去寻找不同时空的智慧之人,品悟他们的智慧之举,追溯他们的智慧之源,从而受到启迪,孕育我们自己的智慧之光。
在这个任务大情境统领下,可以设计出三项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1:做一个发现者—找找文中的智慧之人。找到“智慧之人”,并依据他们“面对的情况”“应对的办法”“最后的结果”,再说清确定智慧之人的理由,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学习活动2:做一个复盘手—溯源智慧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