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bD理论开展传统工艺教学的实践探索
【摘要】传统工艺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工艺知识,习得传统工艺技能,教师可以UbD理论为指导,进行教学实践。以元书纸主题教学为例,教师应“以终为始,确立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甄选评估证据;细化学习活动,优化学习体验”,使传统工艺教学实现从孤立知识到整体理解、从机械模仿到深度领悟、从固守传统到活化创新的转变,有效提升学生对传统工艺知识的系统理解与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词】UbD理论;工艺传承;教学实践
传统工艺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传统工艺有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强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大主题教育有机融入课程,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课程标准》设置了“体验传统工艺、学做传统工艺品、传承传统工艺、继承与发展文化遗产”等学习任务,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和社会情境,运用工艺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有效继承与创新传统工艺。
但在日常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学生以识记的方式学习传统工艺知识,不够系统深入;以模仿的方式学习传统工艺技能,未能真正理解内部的原理和技巧;未能进行迁移运用,无法发展创新思维和想象思维。怎样引导学生理解传统工艺知识,习得传统工艺技能?笔者尝试运用UbD理论,以学习结果为导向,对传统工艺教学进行逆向设计,串联零散的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持续、深入地学习,提高教学实效性。根据该理论,可以将传统工艺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确立学习目标、甄选评估证据、优化学习体验。本文以元书纸主题教学为例,阐述UbD理论指导下的传统工艺传承教学。
一、以终为始,确立学习目标
UbD理论强调以最终的学习目标为起点,设置评估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任务,并根据评估证据设计学习活动,即从预期的学习成果开始逆向设计教学。因此,基于UbD理论的元书纸主题教学的首要步骤是明确预期结果,确定单元教学目标。在此之前,要先确定大概念,用大概念将零散的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形成教学单元,然后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和教学内容确定基本问题和学习目标。
(一)依据课标要求,确定大概念
工艺传承是小学美术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工艺传承的学习任务是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制作工艺品,在此过程中体会“守正创新”的内涵和意义。该学习任务主要包括了解工艺材料特点、制作方法、工艺流程,运用不同的方法制作工艺品等要求。大概念是对复杂内容的简要概括和提炼,涵盖传统工艺的特点、知识、技能、作用、意义,并将关键内容串联成一个整体,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宽广的认知框架。工艺传承学习中的大概念能够带领学生深刻理解传统工艺的核心知识,认识到保护、传承传统工艺的意义。因此,笔者将“传承与创新:探索元书纸造纸工艺的实践应用与文化价值”确定为单元大概念。
(二)根据基本问题,提炼教学目标
大概念的确立使零散的知识和概念系统化,起到引领教学的作用。但在通常情况下,学生所面对的知识往往超过了他们的处理能力和条件,难以被全面掌握。因此,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分析他们的已有认知情况,找到他们对学习主题的疑问,从中提炼基本问题,确立教学目标。
元书纸历史悠久,与学生的生活距离较远。为了解学生对元书纸的认识以及存在的疑问,笔者引导他们从元书纸实物开始探索。学生来到元书纸的发源地,抚摸松厚绵软的元书纸,欣赏各种不同的纹理。经过初步探索,学生提出问题:元书纸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造纸遗址?古代的元书纸是怎样的?制作元书纸的材料是什么?它是用哪些工具制作的?为什么纸的颜色不一样?这些颜色是怎么涂上去的?元书纸上的纹样是怎么画上去的?元书纸除了用于书画领域,还有哪些用途?
笔者搜集并梳理了学生的问题,提炼出三个基本问题:元书纸有怎样的发展历史?元书纸的制作工艺是怎样的?元书纸与我们的生活有何关联?这三个基本问题指向大概念,能促进学生对单元知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笔者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确立为:了解元书纸的历史与文化,能够从色泽、纹理、纹样、质地等方面描述元书纸;学习、掌握元书纸的造纸工艺并学会制作;能联系生活,继承和弘扬非遗文化。具体如图1所示。
二、设计学习任务,甄选评估证据
基于UbD理论的元书纸主题教学的第二个步骤是甄选评估学生是否理解所学知识的证据。理解意味着学生能独立地将知识应用于真实的学习中,完成一个作品或作出相应行为表现,并成功地实现迁移。因此,基于UbD理论的教学评估须建立在真实的任务上。
真实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