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5题,共计75分)
1.“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下列选项与该思想属于同一流派的是()
A.民贵君轻B.节俭、尚贤C.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
2.据《史记》载,汉初“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后来“叔孙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汉王喜”。到汉高祖晚年,“过鲁,以大(通“太”)牢祠焉”。材料表明()
A.统治者对儒学的压制渐趋严格B.儒学已取代黄老思想的地位
C.儒学的社会影响力在逐渐提升D.社会变迁推动儒学的新发展
3.汉代成书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讲到了丈量土地面积,计算方仓、圆仓的容积,测量距离远近,计算筑城、凿渠的土方的方法等。同时,农学方面出现了《氾胜之书》《四民月令》等农书。可见,汉代科技()
A.意在展示劳动人民的智慧B.源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反映出小农经济的主体性D.阐释了传统民本思想
4.下面为宋代画家李唐的《采薇图》,此画描绘的是殷贵族伯夷和叔齐在殷灭之后因耻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的情景。此作品体现了当时()
A.政府的文化政策异常严酷
B.风俗画成为画坛的创作主流
C.理学思想逐渐趋于世俗化
D.士人对理想人格的执着追求
5.明代思想家李贽认为“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也”,“势利之心,亦人秉赋之自然矣”。李贽的这—观点()
A.否定了孔子的权威地位B.符合明代社会发展的趋势
C.明确反对封建伦理纲常D.批判了程朱理学正统地位
6.1895年4月,康有为联络各省在京举人,拟定《上清帝第二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和变法图强三项建议,并详论了富国、养民、教民等变法措施。都察院虽拒绝代呈,但上书内容已在社会上广为传抄,上海某书店还为该上书出版了单行本。这表明,此时()
A.维新运动的社会基础扩大B.中体西用成为主流文化趋向
C.发展民族经济是首要目标D.维新变法主张渐成社会共识
7.从1894年孙中山在建立兴中会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宗旨到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这反映出孙中山()
A.改变了社会变革手段 B.近代民族观念的根本变化
C.革命目标的巨大进步 D.丰富了近代民族国家构想
8.1912年,商务印书馆陆续推出《共和国教科书》供学校选用,其中在讲到唐太宗时希望能“隐寓尚武强国之道”;教《木兰诗》要学生领会“女子亦有军国民资格”;讲铁路则夸其“为工战、商战之利器,更为兵战之利器”。这反映了()
A.与传统儒家思想的决裂 B.对晚清改良主张的扬弃
C.富国强兵成为普遍关切 D.男女平等观念开始出现
9.有学者认为当文化危机达到一定的深度,当各种文化反思和文化批评思潮的争辩与冲突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导致一种新的文化模式逐步为人们所认同,以某种方式逐步取代原有的文化模式,成为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这就是文化转型。以下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文化模式是()
A.中体西用B.维新思想C.三民主义D.马克思主义
10.1931年,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部分代表认为毛泽东的路线是错误的,号召开展正规战争以替代游击战争。但是,毛泽东在大会上获得完全胜利,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这说明()
A.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得到认可
C.党内的错误被完全纠正D.五次“反围剿”军事策略完全正确
11.苏格拉底创立了独特的问答法,其分为三步:第一步,用诘问的方式使人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第二步,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第三步,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并得出结论。由此可见,苏格拉底问答法()
A.具有强烈的人文色彩B.弥补了智者学派理论上的缺陷
C.以否定权威为出发点D.使理性占据希腊社会主导地位
12.如图是古希腊帕c提农神庙女神雅典娜的塑像复原图,古希腊雕塑家将她雕塑成一个非常自然的“人”,整个形象富有女性的温柔和充满生命,古希腊神话的“神人同形同性”()
A.反映了民主政治思想B.说明崇尚无神论思想
C.体现了人神合一思想D.蕴含了人文主义思想
雅典娜塑像13.在古希腊,“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