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根结线虫病》(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保护技术》高教版(全一册)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导向)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阐述花生根结线虫病的病原特征,包括病原线虫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和生存环境要求。
熟练掌握花生根结线虫病的发病症状,能够区分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典型症状表现,并能准确描述各症状的特征细节。
全面理解花生根结线虫病的发病规律,包括病害的侵染循环过程、传播途径、发病条件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精准掌握花生根结线虫病的防治技术,涵盖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防治方法的具体措施和原理。
能力目标
通过课堂观察、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提升观察能力,准确观察花生根结线虫病的症状表现和病原特征,提高观察的敏锐性和准确性。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根据花生根结线虫病的发病规律和症状表现,分析病害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案。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和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协调和合作能力。
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花生根结线虫病防治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能够独立解决生产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植物保护技术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其在学习和实践中勇于质疑、敢于创新。
强化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合理防治花生根结线虫病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倡导绿色防控理念。
提升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使学生明白作为农林牧渔专业人员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重要职责,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花生根结线虫病的发病症状,特别是地下部根结的形态特征和地上部植株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识别和描述。
花生根结线虫病的发病规律,包括病原线虫的生活史、侵染循环过程、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这是制定有效防治措施的基础。
花生根结线虫病的综合防治技术,重点掌握农业防治中的轮作、深耕改土等措施,化学防治中的药剂选择和使用方法,生物防治中的天敌利用和生物农药应用,以及物理防治的具体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花生根结线虫病的发病机制,包括病原线虫如何侵入花生根系、在植株体内的寄生过程以及对植株生理功能的影响,这涉及到植物病理学和线虫学的专业知识。
灵活运用综合防治技术制定因地制宜的防治方案,需要学生综合考虑当地的种植条件、气候环境、经济成本等多种因素,合理选择和搭配防治措施。
教学过程(40分钟)
课程导入(3分钟)
教师活动:
展示几张花生田因根结线虫病导致严重减产的图片,以及健康花生植株的对比图片,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大家发现健康花生和这些长势不好的花生有什么明显区别?大家猜猜导致这些花生生长不良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简要介绍花生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花生根结线虫病对花生产量和品质的严重影响,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重视和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
认真观察图片,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同桌或周围同学进行简单交流讨论。
部分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尝试回答花生生长不良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和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快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同时让学生对花生根结线虫病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知识讲解(12分钟)
病原特征(4分钟)
教师活动: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花生根结线虫的显微图片,包括线虫的雌虫、雄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结合图片详细讲解线虫的身体特征、大小、颜色等方面的知识。
播放一段关于花生根结线虫生活习性的视频,在播放过程中适时暂停,讲解线虫的生存环境要求、取食方式、繁殖特点等内容,同时强调病原线虫与花生根结线虫病发生的密切关系。
提问学生:“大家想一想,了解花生根结线虫的这些特征,对我们防治这种病害有什么帮助呢?”引导学生思考病原特征与防治措施之间的联系。
学生活动:
认真观看图片和视频,做好笔记,记录关键知识点。
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回答病原特征对防治病害的作用,如根据线虫的生存环境采取相应的措施破坏其生存条件等。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抽象的病原线虫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同时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意识。
发病症状(4分钟)
教师活动:
展示花生根结线虫病地上部和地下部症状的高清图片和实物标本(提前准备好发病的花生植株),详细讲解地下部根系上根结的形态、大小、颜色、质地等特征,以及地上部植株表现出的矮小、叶片发黄、生长缓慢、结果少等症状。
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实物标本,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根结的细节,并引导学生对比健康花生根系和发病根系的差异。
邀请几位学生上台,描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