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豆荚螟》(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保护技术》高教版(全一册).docx
文件大小:21.61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2
总字数:约5.43千字
文档摘要

《豆荚螟》(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保护技术》高教版(全一册)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精准描述豆荚螟成虫、幼虫、蛹及卵的形态特征,包括颜色、大小、体型构造、翅脉纹路等细节,明确各虫态之间的差异。

系统掌握豆荚螟的生活史,熟悉其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时间节点、栖息环境、活动规律以及繁殖特点,了解其与大豆生长周期的关联性。

透彻理解豆荚螟对大豆的危害症状,准确区分在不同受害时期,大豆叶片、茎秆、豆荚等部位出现的变化,清晰阐述危害发生的生理机制。

熟练知晓针对豆荚螟的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的原理、具体操作方法和适用场景。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学生能够在田间或实验环境中迅速且准确地识别豆荚螟及其危害症状,提升病虫害诊断的专业能力。

学生可以依据豆荚螟的发生规律、当地的种植条件以及大豆的生长状况,独立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案,并能够规范、熟练地实施各项防治措施。

在小组学习、讨论和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能够与小组成员高效沟通、合理分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清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防治方案。

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其在病虫害防治的学习和实践过程中,注重观察的细致性、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操作的规范性。

强化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在选择和应用防治技术时,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优先采用绿色防控手段,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维护生态平衡。

激发学生对农林牧渔专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植物保护工作对于保障大豆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投身农业生产实践、服务“三农”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豆荚螟各虫态的形态特征以及生活史。这是准确识别豆荚螟、预测其发生发展趋势的基础,只有清晰掌握这些知识,才能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准确依据。

豆荚螟对大豆的危害症状和危害机理。了解危害症状有助于及时发现病虫害,掌握危害机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防治措施的制定原则,从而有效开展防治工作。

针对豆荚螟的综合防治技术。综合防治技术是解决豆荚螟危害问题的关键,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各项防治技术的要点,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教学难点

豆荚螟幼虫与其他鳞翅目害虫幼虫形态特征的细微差别。由于豆荚螟幼虫与部分鳞翅目害虫幼虫在外观上较为相似,学生在识别时容易混淆,需要教师通过详细讲解、对比分析和大量实例展示,帮助学生掌握准确的辨别方法。

综合防治技术在不同种植环境和大豆生长阶段的灵活运用。农业生产环境复杂多变,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种植模式以及大豆的不同生长阶段,对豆荚螟防治技术的需求各不相同。学生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合理选择和搭配防治技术,这对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5分钟)

1.教师活动

展示大豆因遭受豆荚螟危害而减产、品质下降的新闻报道、图片和视频资料,包括豆荚被蛀空、籽粒残缺、植株早衰等画面,引发学生对豆荚螟危害严重性的关注。

提出问题:“大豆是重要的经济作物,这些画面中的大豆遭受了豆荚螟的侵害,大家想一想,豆荚螟是如何对大豆造成这样的破坏的?我们又该如何防治它呢?”引导学生思考并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

2.学生活动

认真观看展示的资料,观察大豆受害后的症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尝试分析豆荚螟危害大豆的方式。

部分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分享自己对豆荚螟危害大豆的初步认识和疑问。

3.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的资料展示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豆荚螟危害对大豆生产的影响,从而产生学习防治技术的迫切需求。

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知识讲解(15分钟)

1.豆荚螟的形态特征(5分钟)

教师活动:利用高清显微图片、实物标本和3D动画模型,从成虫的触角、翅膀花纹,幼虫的头部斑纹、身体刚毛,蛹的颜色变化、羽化孔位置,卵的形状、颜色渐变等方面,详细讲解豆荚螟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边讲解边在黑板上绘制简单的形态示意图,标注关键部位和特征,并与其他常见鳞翅目害虫进行对比分析,突出豆荚螟的独特之处。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图片、标本和动画,跟随教师的讲解,在笔记本上记录豆荚螟各虫态形态特征的要点,仔细对比不同虫态以及与其他害虫的差异,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及时提问。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直观教具的展示和教师的详细讲解,帮助学生全面、准确地掌握豆荚螟的形态特征,为后续在田间进行准确识别打下坚实基础。黑板绘图和对比分析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记忆效果。

2.豆荚螟的生活史(5分钟)

教师活动:运用时间轴结合流程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