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豆胞囊线虫病》(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保护技术》高教版(全一册).docx
文件大小:21.88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2
总字数:约5.94千字
文档摘要

《大豆胞囊线虫病》(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保护技术》高教版(全一册)

教材分析

在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保护技术》课程中,《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模块聚焦于各类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是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的关键部分。《大豆胞囊线虫病》作为该模块下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规律、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大豆胞囊线虫病严重影响大豆的产量与品质,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学习该内容,学生能深入了解大豆这一重要经济作物面临的病害威胁,掌握针对性防治技术,为日后从事农业生产、病虫害防治相关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该部分内容与模块中其他病虫害防治知识相互关联,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精准阐述大豆胞囊线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包括胞囊、幼虫、成虫等不同阶段的形态特征。

深入理解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病机制,明确线虫如何侵入大豆植株、在植株体内的生长繁殖过程以及对植株生理功能的影响。

熟练掌握大豆胞囊线虫病在不同发病阶段的症状表现,准确区分发病初期、中期和后期植株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特征变化。

全面了解大豆胞囊线虫病防治的各类技术方法,涵盖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措施的原理和要点。

能力目标

学生具备通过田间观察、样本检测等方式,准确诊断大豆胞囊线虫病的能力,能够根据植株症状和土壤中线虫情况做出正确判断。

能够依据大豆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结合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生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方案和防治措施。

熟练掌握农业防治中轮作倒茬、土壤改良等操作技术,化学防治中农药的选择、配制和施用方法,生物防治中有益微生物的利用和天敌保护技术,以及物理防治中相关设备的使用方法。

学会对大豆胞囊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及时调整防治策略,提高防治效果。

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在观察病害症状、检测线虫样本等过程中,做到认真细致、准确记录。

增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在选择防治方法时,优先考虑对环境友好的绿色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维护农业生态平衡。

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沟通交流、分工协作的能力,共同完成病害防治任务。

激发学生对植物保护专业的热爱和责任感,让学生认识到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对保障大豆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职业理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大豆胞囊线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这是理解病害发生规律和制定防治措施的基础。

大豆胞囊线虫病的发病症状,有助于学生及时发现病害,为防治工作争取时间。

大豆胞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技术,特别是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的具体操作,是控制病害发生、减少损失的关键。

教学难点

大豆胞囊线虫不同虫态的形态识别,尤其是胞囊与土壤中其他类似物质的区分,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和专业知识。

根据不同种植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大豆胞囊线虫病综合防治方案,要求学生综合考虑土壤条件、气候因素、种植制度等多种因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生物防治技术中有益微生物和天敌的利用,涉及微生物培养、天敌保护和增殖等复杂过程,学生理解和应用难度较大。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5分钟)

教师活动

展示一组对比图片,左边是健康生长、枝叶繁茂、豆荚饱满的大豆植株,右边是感染大豆胞囊线虫病后,植株矮小、叶片发黄、萎蔫,豆荚稀少的大豆植株。同时,播放一段农户面对受病害严重影响的大豆田,满脸愁容的采访视频。提问学生:“同学们,看到这两组图片和视频,大家能明显看出大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会给农户带来怎样的损失?大家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大豆变成这样,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活动

认真观察图片和视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讨论,部分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进行猜测和回答。

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的图片和真实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大豆胞囊线虫病对大豆生长和农业生产的严重危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主题,为后续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知识讲解(15分钟)

1.大豆胞囊线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史(5分钟)

教师活动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豆胞囊线虫不同虫态的高清图片、显微结构图和动画演示。详细讲解:“同学们,我们先来认识大豆胞囊线虫的形态结构。胞囊是大豆胞囊线虫雌成虫死亡后的虫体,外观呈柠檬状,初期为白色,逐渐变为黄褐色至深褐色,表面有明显的花纹,这是我们在田间识别的重要特征之一。幼虫分为多个龄期,一龄幼虫在卵内发育,二龄幼虫开始从卵中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