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大豆食心虫》(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保护技术》高教版(全一册).docx
文件大小:21.9 K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2
总字数:约5.94千字
文档摘要

《大豆食心虫》(教案)-中职农林牧渔大类《植物保护技术》高教版(全一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精准描述大豆食心虫的形态特征,详细区分成虫、幼虫、蛹和卵在形态上的细微差异,包括颜色、大小、纹理等具体特征。

深入理解大豆食心虫的生活习性,清晰掌握其在大豆生长周期内的发生规律,涵盖越冬方式、羽化时间、产卵习性、幼虫发育阶段及危害特点等方面知识。

熟练记忆大豆受大豆食心虫危害后的症状表现,准确辨别不同受害程度下大豆植株的典型特征,如豆荚的虫孔、籽粒的破损情况等。

全面掌握大豆食心虫防治的各类技术原理,透彻了解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的具体实施方式和作用机制。

能力目标

学生具备通过实地观察、标本识别或图片资料分析,迅速且准确识别大豆食心虫不同虫态的能力,能够在大豆种植区域快速判断是否存在大豆食心虫危害。

能够依据大豆食心虫的生活习性、发生规律以及当地气候、种植条件等因素,科学预测大豆食心虫在大豆田中的发生趋势,并制定合理的预测方案。

熟练掌握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的实际操作技能,能够在模拟或真实的大豆种植环境中正确运用这些方法进行大豆食心虫防治。

学会对大豆食心虫防治效果进行系统观察、详细记录和深入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时调整防治策略,有效提高解决实际病虫害防治问题的能力。

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探究态度,在观察大豆食心虫形态、监测其发生情况和记录防治数据等过程中,养成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工作习惯。

增强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在选择防治方法时,充分权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优先考虑绿色、可持续的防治技术,树立生态友好的防治理念。

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沟通协调、分工合作的能力,学会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激发学生对植物保护专业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病虫害防治在保障大豆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增强职业认同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大豆食心虫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这是准确识别和预测大豆食心虫发生的重要基础,只有掌握其形态和习性,才能有效开展防治工作。

大豆受大豆食心虫危害后的症状表现,及时准确判断大豆受害情况,是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前提,有助于减少大豆产量损失。

大豆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尤其是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方法的实际操作要点,这些方法在实际生产中应用广泛,掌握其操作技能对保障大豆生产至关重要。

教学难点

大豆食心虫不同虫态的精准识别,特别是幼虫的龄期判断和与其他相似害虫的区分,由于其形态较为相似,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能力和专业知识。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大豆食心虫综合防治方案,这需要学生综合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种植模式、经济成本等多种因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

化学防治中农药的精准选择和安全科学使用,涉及农药的特性、适用范围、使用剂量、使用时间以及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等多方面知识,操作不当容易引发一系列问题,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5分钟)

教师活动

展示一组大豆田的对比图片,其中一张是健康生长、豆荚饱满的大豆田,另一张是遭受大豆食心虫严重危害、豆荚干瘪、虫孔密布的大豆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大家看看这两张大豆田的图片,差异非常明显。右边这片大豆田出现了严重的减产现象,大家想一想,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接着,播放一段大豆食心虫危害大豆的视频,视频中清晰呈现大豆食心虫成虫产卵、幼虫蛀食豆荚和籽粒的过程,进一步提问:“视频中的这种害虫就是大豆食心虫,它对大豆的危害极大。那我们该如何防治它,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大豆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大豆食心虫》。”

学生活动

认真观察图片和视频,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进行猜测和回答,部分学生可能会提出一些关于害虫危害的初步想法。

设计意图

通过直观的图片对比和生动的视频展示,强烈冲击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对大豆食心虫危害的关注,从而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主题,为后续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知识讲解(15分钟)

1.大豆食心虫的形态特征(5分钟)

教师活动

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示大豆食心虫成虫、幼虫、蛹和卵的高清图片、实物标本和三维解剖结构图,结合图片和标本进行详细讲解:“同学们,我们先来认识大豆食心虫的成虫。成虫是一种小型蛾子,体长约5-6毫米,翅膀展开后约12-14毫米。它的前翅呈灰褐色,上面有一条明显的黑紫色斜纹,从前缘中部斜向臀角,这是它非常重要的识别特征;后翅颜色较淡,为灰白色。再看幼虫,幼虫老熟时体长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