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专题08+文言文阅读【中职专用】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docx
文件大小:91.62 KB
总页数:3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2
总字数:约1.22万字
文档摘要

PAGE2/NUMPAGES10

专题08文言文阅读

针对文言文,考纲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因此,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考生需要有分主次、轻重地对文言文阅读各部分的考点进行复习。

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以及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该部分考查的题型和考查形式比较固定,都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例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违农时 违:耽误

B.斧斤以时入山林 斤:斧子

C.数罟不入洿池 罟:网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发放

【答案】D

【解析】D项,发: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谨庠序之教

A.树之以桑 B.王道之始也

C.未之有也 D.斯天下之民至焉

【答案】D

【解析】例句与D项均为助词,的。A项,代词,指代前文的五亩地。B项,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宾语前置的标志。

3.下列加点词语在本文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树之以桑 B.谷不可胜食也

C.数罟不入洿池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答案】D

【解析】A项,“树”今义指树木,文中指的是种植。B项,“胜”今义指胜利,文中表示“尽”。C项,“数”今义指数量,文中表示“细、密”。D项,古今意义相同。

4.下列对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木不可胜用也 译文:材木用不尽

B.谨庠序之教 译文:认真地学习礼教秩序

C.然而不王者 译文: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人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译文: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

【答案】B

【解析】B项,应译为: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

【参考译文】

“只要不违背农时,“那粮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渔网不入池塘,那鱼鳖水产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时,那木材便用不尽。粮食和鱼类吃不完,木材用无尽,这样便使老百姓能够养活家小,葬送死者而无遗憾了。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上了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着丝绸了;鸡鸭猪狗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不失时节地繁殖饲养,上了七十岁的人就可以经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户所种百亩的田地不误农时得到耕种,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数口之家就不会闹灾荒了。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年满七十岁的人能穿上丝绸、吃上鱼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

“现在,猪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设法制止,路上出现饿死的人而不知道赈济饥民,百姓死了,就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这样,普天下的百姓便会涌向您这儿来了。”

例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