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pdf
文件大小:889.57 KB
总页数:1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2
总字数:约6.82千字
文档摘要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

青少年近视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科学规范开展近视防控工作,2019年10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两年多以来,

全国各级近视防控专业技术人员、学校及家长等各方积极推广、使用儿童青少年

近视防控适宜技术,一些地区以此为依据,形成综合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近视防

控行动措施,全国近视防控总体见效的基本局面初步展现,反映了全社会采取行

动合力减少环境与行为因素对近视的不利影响,取得实质性成效。

《指南》应用过程中,我们收到了一些专业工作者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国家

今年出台了“双减”等多项新政策,为孩子视力健康保护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结合最新的政策要求和国内外学术研究进展,组织安徽医

科大学等专业团队对2019年的《指南》进行修订,形成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

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

一、修订原则

《指南》(更新版)对2019版的主体内容进行了保留和完善,着重体现了

新形势下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要求。

适宜技术的提出和更新,坚持预防为主,实施经典的三级预防措施。一是普

及近视防控核心知识、培养健康用眼行为、建设视觉健康环境、增加日间户外活

动等,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的一级预防措施。二是筛查视力不良和近视患病率,评

价远视储备状况,加强分级管理,发挥视力健康管理效应,是儿童青少年近视的

二级预防措施。三是倡导已经近视的儿童青少年增加更多的日间户外活动时间、

减少近距离用眼行为、及时佩戴眼镜或采取其他矫正方法,严格定期进行眼视光

检查,防控轻度近视向重度近视发展、重度近视病理化发展等,是儿童青少年近

视的三级预防措施。

二、主要更新内容

(一)完善了近视防控基本知识内容。

包括:保留了原有“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视力不良、近视、筛查性近视、

睫状肌麻痹验光检查”相关基本知识;完善了“视力”的名词解释,规范了不同

年龄的视力水平的表达方法(《标准对数视力表》5分表达法);增加了“正视

化过程、远视储备量、屈光不正、屈光度、等效球镜”等名词的规范解释;强调

了远视储备量年龄范围和对近视防控的意义。综合考虑国内外学术研究进展,按

照散瞳验光后验光仪测定的等效球镜(SE)度数判断近视度数的分类方法,将近

视分类更新为近视前期、低度近视和高度近视三种;新增按视光学对近视分类的

标准,包括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

(二)完善了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要求。

一是关于筛查视力不良与近视,完善中小学生视力定期筛查制度,更新筛查

频率为每学年不少于2次,细化视力筛查年龄范围,补充学龄前儿童远视储备不

足筛查方法及中小学生裸眼视力下降(≥4.9)筛查技术流程,增加无条件配备

电脑验光仪的地区筛查近视方法。

二是建立视力健康档案中更新了《儿童青少年近视筛查结果记录表》样式和

内容。

三是依据国家“双减”等多项新政策要求,分别对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

构、媒体和社会团队等不同执行主体的技术措施进行补充完善。

四是结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户外活动干预研究和真实世界研究的最新

成果,明确提出“天天户外120,校内校外各60”的要求,即每天保证日间户外

活动120分钟,分别落实在校内和校外,充分发挥课间10分钟、上下午各增加

30分钟大课间、结伴同行上学(“健康校车”)等模式在近视防控中的积极作

用。

五是关于规范视力健康监测与评估,明确视力健康监测与评估人群,完善儿

童青少年近视监测流程图,强调动态连续监测和高危因素评价(含远视储备评价)

的重要性。

六是关于科学诊疗与矫治,补充对远视储备不足学生科学诊疗与矫治方法,

同时强调发挥中医药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作用。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指南》(更新版)提供了可推广的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各地应积极探索符合当地特点的近视防控措施和

方法。同时,要综合使用,形成地方特色的近视防控行动方案。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

为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重要指示精神,指导

科学规范开展近视防控工作,提高防控技术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19年10

月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现根据国家“双减”等最新政

策要求和国内外学术研究进展,对适宜技术指导要求进行更新调整,形成《儿童

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指南》(更新版),以下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