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口腔知识综合考试练习题
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
1.拔除上颌第三磨牙时,牙挺的支点应置于
A、近中牙槽嵴
B、第二、三磨牙之间
C、腭侧骨板
D、颊侧骨板
E、远中牙槽嵴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上颌第三磨牙拔除时,牙挺的支点应置于近中牙槽嵴,以更好地挺松牙齿并使其脱位。
2.诊断慢性增生性牙髓炎的主要依据为
A、髓腔内可探及牙髓息肉
B、自发疼
C、不敢用患牙咀嚼
D、冷热刺激疼
E、以上各项均可以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常发生在乳磨牙或第一恒磨牙。患牙有较大的穿髓孔,根尖孔粗大,牙髓血运丰富,使炎性牙髓组织增生呈息肉状经穿髓孔突出,故髓腔内可探及牙髓息肉是诊断慢性增生性牙髓炎的主要依据。自发疼、不敢用患牙咀嚼、冷热刺激疼等症状在其他牙髓炎中也可出现,不是慢性增生性牙髓炎的主要诊断依据。3.肥大性龈炎多见于
A、成年人
B、婴儿
C、老年人
D、儿童
E、青春期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肥大性龈炎好发于青少年,青春期是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阶段,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导致牙龈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易引发肥大性龈炎。老年人牙龈多表现为萎缩等;成年人较少单纯因青春期特点引发肥大性龈炎;儿童相对青春期发病率低;婴儿一般不会出现肥大性龈炎这种表现。
4.造成牙龋炎症和牙周破坏的常见原因中不包括
A、咬合创伤
B、深窝沟
C、食物嵌塞
D、银汞悬突
E、边缘不密合的全冠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深窝沟主要会影响牙齿的清洁,增加患龋风险,但一般不是直接造成牙龋炎症和牙周破坏的常见原因。银汞悬突可刺激牙龈引起炎症;咬合创伤可导致牙周组织损伤;食物嵌塞会引发牙龈炎症和龋坏等;边缘不密合的全冠易导致菌斑堆积引发炎症,这些都是造成牙龋炎症和牙周破坏的常见原因。5.乳牙拔除时首要注意的是
A、保护恒牙胚
B、牙槽窝内血凝块的保护
C、牙槽骨有无骨折
D、牙缺有无撕裂
E、不要遗留残片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乳牙拔除时首要注意的是保护恒牙胚。乳牙下方存在恒牙胚,在乳牙拔除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极易损伤恒牙胚,影响恒牙的正常发育和萌出。而遗留残片、牙缺有无撕裂、牙槽骨有无骨折、牙槽窝内血凝块的保护等虽然也是乳牙拔除后需要关注的问题,但不是首要注意的。
6.患者男,50岁。行|6断根拔除术,术中断根突然消失,此时首先应做的是
A、冲水吸根
B、开窗取根
C、拍X线片
D、服抗生素
E、扩大牙槽窝掏根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当术中断根突然消失,首先应拍摄X线片,以确定断根的位置,然后根据断根所在位置采取相应的措施。冲水吸根、开窗取根、扩大牙槽窝掏根等操作应在明确断根位置后进行;服抗生素一般不是此时首要处理措施。
7.需要劈冠以解除邻牙阻力的阻生牙类型为A、远中阻生
B、垂直阻生
C、近中阻生
D、颊向阻生
E、舌向阻生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对于近中阻生的阻生牙,其牙冠向近中倾斜,会对邻牙产生较大的阻力,常需要劈冠以解除邻牙阻力。而垂直阻生、远中阻生、颊向阻生、舌向阻生一般不需要劈冠以解除邻牙阻力。
8.附着水平丧失的距离指:
A、龈缘至釉牙骨质界
B、龈缘至袋底
C、牙槽骨嵴顶至龈缘
D、釉牙骨质界至袋底
E、牙周袋的深度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附着水平是指釉牙骨质界至袋底的距离,它反映了牙周组织破坏的程度。当出现附着丧失时,说明牙周炎已导致支持组织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从釉牙骨质界到袋底的距离增大。而龈缘至袋底为牙周袋深度;龈缘至釉牙骨质界正常情况下无明显附着丧失时该距离较短;牙槽骨嵴顶至龈缘反映的是牙槽骨高度与牙龈的关系;牙周袋深度与附着水平概念不同,附着水平丧失的关键在于釉牙骨质界至袋底距离的变化。
9.引起牙周疾病的始动因子是
A、食物嵌塞B、牙石
C、解剖因素
D、菌斑微生物
E、咬合创伤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牙周疾病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菌斑微生物是引起牙周疾病的始动因子,其他选项如牙石、咬合创伤、解剖因素、食物嵌塞等都是促进因素而非始动因子。
10.牙槽骨新生最易发生在
A、三壁骨袋
B、二壁骨袋
C、根分叉病变
D、一壁骨袋
E、环行缺损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三壁骨袋因牙周膜细胞来源丰富,且牙槽骨的垂直型吸收伴有牙槽骨的高度降低,因此在三壁骨袋时牙槽骨新生最易发生。一壁骨袋、二壁骨袋新生能力不如三壁骨袋;根分叉病变情况较为复杂,不是牙槽骨新生最易发生的典型情况;环行缺损不利于牙槽骨新生。
11.患者因舌部受伤,出血明显,你用哪种方法止血?
A、指压患侧颈总动脉
B、注射止血针
C、用纱布块填塞止血
D、作颈外动脉结扎术E、缝合止血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缝合止血是舌部受伤出血明显时较为有效的止血方法。注射止血针对于舌部明显出血效果不佳;纱布块填塞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