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口腔内科学考试模拟题库
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
1.额外牙常发生的位置正确的是
A、上颌侧切牙远中
B、上中切牙之间
C、下中切牙之间
D、下颌前磨牙之间
E、智齿远中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额外牙可发生于颌骨任何部位,但最多见的是“正中牙”,即位于上颌两中切牙之间。下颌前磨牙之间、上颌侧切牙远中、智齿远中相对较少见,而下中切牙之间一般不会出现额外牙。
2.下列哪个时期生活在高氟区,可造成氟牙症发生
A、0~7岁
B、8~15岁C、16~22岁D、23~30岁
E、31岁以后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氟牙症的发生与在高氟区生活的年龄密切相关。在牙齿发育矿化期,即0~7岁期间生活在高氟区,氟容易在牙釉质中沉积,导致氟牙症发生。8岁以后牙齿发育基本完成,一般不会再因高氟环境导致氟牙症。所以答案是[A]。
3.患者女,21岁。刷牙时牙龈出血1年余。检查:牙石[+],牙龈边缘红,水肿,探诊深度小于3mm,X线片上未见牙槽骨吸收,最可能的诊断是
A、边缘性龈炎
B、妊娠期龈炎
C、坏死性龈炎
D、青少年牙周炎,E、慢性成人牙周炎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边缘性龈炎的表现为牙龈边缘红、水肿,探诊易出血,无牙槽骨吸收,牙石常为其主要局部刺激因素,该患者牙石[+],牙龈边缘红,水肿,探诊深度小于3mm,X线片上未见牙槽骨吸收,符合边缘性龈炎表现;妊娠期龈炎有其特定的妊娠因素;坏死性龈炎有牙龈坏死等表现;青少年牙周炎和慢性成人牙周炎均有牙槽骨吸收,该患者不符合。
4.患龈炎时菌斑的变化如下,除外
A、菌斑内细菌组成改变
B、菌斑量增加C、革兰阳性球菌占优势
D、菌斑内细菌数目增加
E、菌斑内细菌比例变化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患龈炎时,菌斑中革兰阴性厌氧菌如牙龈卟啉单胞菌、
中间普氏菌、具核梭杆菌等比例增加,而不是革兰阳性球菌占优势。患龈炎时菌斑量增加,菌斑内细菌组成、比例、数目均会发生改变。
5.下列哪项不属于可吸收性GTR生物相容性膜材料
A、聚合胶原膜
B、聚四氟乙烯
C、聚乳酸膜
D、乳酸-乙酸共聚膜
E、所有均是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聚四氟乙烯不可吸收,不属于可吸收性GTR生物相容性膜材料。聚合胶原膜、聚乳酸膜、乳酸-乙酸共聚膜均为可吸收性材料。
6.侵袭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是什么
A、牙龈卟啉单胞菌
B、中间普氏菌
C、梭形杆菌
D、伴放线聚集杆菌
E、产黑色素类杆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侵袭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是伴放线聚集杆菌。该菌具有降低宿主抵抗力、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吞噬功能等特点,与侵袭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牙龈卟啉单胞菌是慢性牙周炎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梭形杆菌可存在于口腔等部位但不是侵袭性牙周炎主要致病菌;产黑色素类杆菌、中间普氏菌也不是侵袭性牙周炎的特征性主要致病菌。
7.下列哪项不是备洞时意外穿髓的原因
A、去龋时使用锋利裂钻
B、髓腔变异
C、未掌握正确的开髓方法
D、操作不仔细
E、深龋去腐时使用慢速球钻
正确答案:E
8.以下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局部注射可治疗的疾病是
A、雪口病
B、结核性溃疡
C、腺周口疮D、疱疹性口炎
E、所有均不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局部注射可用于治疗腺周口疮,能促进溃疡愈合、减轻炎症反应等。雪口病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结核性溃疡需抗结核治疗;疱疹性口炎由病毒感染引起,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所以答案选C。
9.光固化复合树脂的优点之一是
A、固化后硬度低不耐磨
B、色泽与自然牙齿相似
C、具有复合树脂的气味
D、对牙髓有较大刺激性
E、固化期体积发生收缩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光固化复合树脂色泽与自然牙齿相似,这是其优点之一。选项A中固化后硬度低不耐磨不是优点;选项C具有复合树脂气味不是优点;选项D对牙髓有较大刺激性是缺点;选项E固化期体积发生收缩也是缺点。
10.以下哪项不是妊娠期龈炎的发病因素
A、妊娠期高血压
B、妊娠前即存在慢性牙龈炎
C、菌斑、牙石的聚集
D、局部存在不良修复体
E、妊娠期性激素水平的改变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妊娠期龈炎的发病与菌斑、牙石聚集有关,妊娠前若存在慢性牙龈炎也会加重病情,妊娠期性激素水平改变会使牙龈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性增强,局部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刺激因素也可导致发病。而妊娠期高血压与妊娠期龈炎的发病并无直接关联。
11.寻常型天疱疮
A、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面神经睫状神经节
B、口、眼、会阴出现溃疡
C、幼儿舌系带两侧出现溃疡
D、口腔粘膜上皮出现过角化及异常增生
E、尼氏征阳性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寻常型天疱疮的典型表现之一是尼氏征阳性,即推动水疱能使其在皮肤上移动,且水疱极易破溃形成糜烂面。
12.牙髓治疗的无痛技术包括以下各项,但有一项不是无痛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