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颌及颏部区域的表面标志(1)颏唇沟(2)颏下点(3)颏孔5、其他区域的表面标志(1)耳屏(2)眶下孔:鼻尖至外眦连线的中点(3)腮腺导管的体表投影耳垂至鼻翼与口角间中点连线的中1/3第31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表面形态的协调关系
1、颌面部的水平比例关系2、颌面部的垂直比例关系3、鼻、眼、眉的关系4、鼻、唇、颏的关系5、左右对称关系第32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颌骨颌面部骨骼正、侧面观第33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上颌骨(Maxilla)一体(一腔四壁)四突第34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5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上颌骨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1、支柱式结构力量分散,不易骨折;若骨折则邻近骨易累及,甚至颅骨骨折、颅脑损伤。无强大肌肉。血运丰富。2、薄弱部位上颌骨解剖薄弱部位第36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下颌骨(Mandible):下颌体(上下缘,内外面)、下颌支第37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8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下颌骨解剖薄弱部位上颌骨解剖薄弱部位下颌骨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1、薄弱部位2、强大肌群第39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肌肉颌面部肌肉可分为咀嚼肌及表情肌两类。咀嚼肌又分为升颌肌群和降颌肌群两组。它们相互交替收缩和舒张,即形成张口和闭口活动,以完成咀嚼等功能。(一)咀嚼肌闭口肌群(升颌肌群)第40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开口肌群(降颌肌群)第41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表情肌多起于颜面骨壁,止于面部皮肤,分布在颜面、口、眼、鼻周围。不仅具有表情功能,而且参与语言、咀嚼和口、眼的张闭等功能。面部表现肌由面神经支配,故面神经损伤或麻痹时即出现口眼歪斜等症状。面部表情肌及面神经分支第42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关于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3)第1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节概述第2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口腔基础:口腔颌面部解剖生理、口腔组织病理、口腔影像学等;口腔专业:口腔内科(牙体牙髓病、牙周疾病、粘膜病)、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口腔正畸;第3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基本概念口腔(oralcavity)位于颌面部区域内,颜面部的下1/3,由牙齿、颌骨及唇、颊、腭、舌、口底、涎腺等组织器官组成的功能性器官。第4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颜面部(maxillofacialregion)指上起发际,下至下颌骨下缘或颏下点,两侧至下颌支后缘或颞骨乳突之间的区域。颌面部指颜面部中下2/3的区域。经眉间点、鼻下点两水平线口腔颌面部(oralandmaxillofacialregion)是口腔与颌面部的统称。第5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解剖分区1、额部2、眼眶部3眶下部4、颧部5、鼻部6、口唇部7、颏部8、颊部9、腮腺咬肌部10、耳部11、颞部12、颏下部13、下颌下部第6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口腔颌面部的主要生理功能摄食咀嚼感受味觉吞咽表情辅助言语和呼吸等第7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口腔颌面部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其临床意义1、位置显露2、血供丰富3、解剖结构复杂4、自然皮肤皮纹5、颌面部疾患影响形态及功能6、疾患易波及毗邻部位第8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口腔口腔(oralCavity)前壁为唇,经口裂通向外界;后经咽门与口咽部相延续;两侧为颊;上下两壁分别由腭和舌下区组成。当闭口时,口腔分为两部分:口腔前庭(oralVestibule)固有口腔(oralcavityproper)第9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0页,共59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表面形态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