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头颈主要皮瓣的解剖.ppt
文件大小:11.39 MB
总页数:81 页
更新时间:2025-05-22
总字数:约6.69千字
文档摘要

*(五)组织瓣转移

转移方式有移位、推进、旋转、交叉4种1.皮瓣移位:用于修复紧靠皮瓣的创面,由于皮瓣与创面之间无正常组织间隔,转移方便。第30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皮瓣推进:用于修复皮瓣远侧或近侧部位的创面,采用V-Y方式闭合创面,皮瓣推进时可采用屈曲关节的方法来避免血管蒂受到牵拉。第31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皮瓣旋转:用于较远距离或相反方向部位的创面修复,皮瓣最大旋转角度可达180度。第32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皮瓣交叉:对有些创面无法用邻近皮瓣修复,又无理想的血管可利用作游离皮瓣移植时,可选择健肢交叉移植进行修复。第33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常用皮瓣示意图第34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头颈常用皮瓣的解剖及应用(一)前额正中皮瓣血管蒂:滑车上动脉:距正中线1.5cm(跨眶上缘处)在睑内眦内侧0.3cm,深段(在额肌内)2.6cm,浅段4.3cm,同名静脉神经伴行眶上动脉:出眶上孔,深段2.4cm,浅段2.6cm,同名动脉神经伴行皮瓣宽2~4cm,长6cm,蒂部包括2条动脉,可带额肌,旋转180度亦不造成血运障碍,供区可拉拢缝合,不需植皮,疤痕较小.是修复鼻全部或缺损的最理想供区第35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以颞浅动脉及分支为蒂的皮瓣颞浅动脉的应用解剖:在颧弓上缘下方7.66mm处浅出于皮下,外径2.0mm,在颧弓下方22mm处分为额顶两终支。额支恒定,外径1.6mm,分布面积99.9cm2,其中在无发区分布31.4cm2,占前额的56.67%.顶支出现率96%,外径1.46mm,分布面积52.47cm2.额支和顶支的伴行静脉出现率分别为86%和98%,外径分别为1.82mm和2.02mm。头皮动脉间吻合非常丰富。第36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7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8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以额支为蒂可制作额部皮瓣(前额皮瓣),以顶支为蒂可制作头皮瓣,可越过中线,以颞浅动脉干为蒂可制作颞区皮瓣,动脉位于颞筋膜浅面,可采用皮瓣、筋膜瓣、颞肌筋膜瓣、颞肌瓣、颞肌肌皮瓣等。优点:知名血管、行程表浅、位置恒定、血运丰富,部位邻接面部,颜色质地相近,组织蒂长而松软,转移灵活缺点:皮瓣切取后需植皮,有碍面容第39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额瓣类型:一侧额瓣:单独以一侧颞浅动脉或额支为蒂,设计时不能超过中线全额瓣:包括同侧耳后动脉在内,以保证皮瓣的血供。皮瓣设计应将前额范围作为一个“美容单位”颈外动脉结扎后额瓣:颞浅动脉与相邻动脉之间有丰富的吻合,当一侧颈外动脉结扎时,可设计蒂位于同侧头皮,形成来自头皮血管的全额瓣。第40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额瓣应用1.修复面颊皮肤缺损皮瓣设计:在全额皮瓣切口内,视面颊皮肤缺损大小。设计稍大的额瓣,皮下组织蒂的宽度距颞浅动脉干两侧不小于1.5cm第41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皮瓣切取:沿设计切口,由额瓣远端切口,直至骨膜上,继而切开上下缘,将掀起的皮瓣剥离至近端。在额瓣近端与瓣蒂相交处切开皮肤,保留皮下组织与其下的额支,以免损伤。蒂部游离:将皮瓣蒂部皮肤翻开,其下颞浅动脉蒂与周围皮下组织蒂一并游离。在面颊缺损上缘与颞部切口下缘之间的皮下制备隧道。第42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皮瓣转移将额瓣由颧弓上皮下隧道引至面颊缺损区,一期修复完成,供区创面进行游离皮片移植。皮瓣通过隧道时避免蒂部扭转,张力不应过大。第43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修复面部洞穿性缺损:折叠皮瓣法皮瓣设计:按全额皮瓣设计,在设计的额瓣中央1/2处作垂直切开,仅且去部分表皮,使额瓣形成远、近两个皮岛。皮瓣切取:切取全额皮瓣后,将近、远侧两块皮岛折叠在一起,稍作固定。其中远侧皮岛用作修复口内黏膜,近侧皮岛修复面颊部皮肤缺损。第44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皮瓣转移:将带血管蒂的折叠皮瓣通过皮下隧道至面颊部缺损区。修复时先修复口内缺损,待远侧皮岛与缺损的口内黏膜创缘固定后,再以近侧皮岛修复面颊皮肤。额部创面用中厚皮片植皮。第45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颞浅血供蒂岛状头皮瓣修复眉毛缺损第46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47页,共8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