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穿透力强的局麻药施用于粘膜表面,使其穿透粘膜而阻滞其浅表的神经未稍以产生粘膜麻醉。用于眼、鼻、口腔、咽喉、气管、尿道等处。方法有点滴、涂敷、喷雾、灌注等。常用0.5~1%丁卡因,一次限量40毫克,2%利多卡因,一次限量200毫克。表面麻醉第23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局部浸润麻醉将局部麻药注射于手术区的组织内,使神经末稍发生传导阻滞,称为局部浸润麻醉。常用0.5~1%普鲁卡因,一次极量1克。注意:每次注药前应回抽,以防药液注入血管;药液内加用肾上腺素(2.5ug/ml),可延缓药液吸收,延长作用时间。第24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区域阻滞麻醉采用局部浸润的方法,将局麻药注射在手术区周围和基底部组织中,以阻滞支配手术区的神经干和末稍,称为区域阻滞麻醉(图)。常用于囊肿切除,肿块活组织检查等。其优点是能避免穿刺病理组织,不会使手术区的局部解剖因注药难以辩认。第25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神经阻滞麻醉将局麻药注射到神经或神经干的附近,以阻滞神经传导,使其支配区域产生麻醉作用。颈丛阻滞臂丛阻滞肋间神经阻滞第26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局部麻醉护理一般护理:重点应观察有无异常及不良反应。局麻药的不良反应:1、毒性反应2、过敏反应(变态反应)第27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局麻药的不良反应1、毒性反应指单位时间内血液中局麻药浓度超过了机体的耐受力而引起的中毒症状。2、过敏反应(变态反应):与用药量无关,即使用很少量也可发生。酯类局麻药过敏者较多。表现:荨麻疹、咽喉水肿、支气管痉挛、低血压等预防:用药前做过敏试验,但假阳性率达40%第28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中毒反应的常见原因一次过大剂量应用局麻药误入血管作用部位血管丰富,未酌情减量,或局麻药未加肾上腺素病人体质弱,病情严重第29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局麻药中毒反应表现中枢神经及循环系统先兴奋后抑制轻度:嗜睡、眩晕、多言、寒战、惊恐不安、定向障碍等症状中度:神志丧失、面部及四肢肌肉震颤重度:惊厥、抽搐、心率增加、血压上升、缺氧第30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中毒反应的治疗措施立即停药镇静抗惊厥:静注安定0.1-0.2mg/kg或2.5%硫喷妥钠3-5ml,或速效肌松药。呼吸支持:如人工呼吸、给氧循环支持:升压药,心跳停止应复苏第31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中毒反应的预防措施严格掌握剂量麻醉前用适量镇静药局麻药加肾上腺素(2.5ug/ml)注药时反复回抽第32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椎管内麻醉将局麻药注入到椎管内,阻滞脊神经的传导,使其所支配的范围无痛,这种麻醉方法称为椎管内麻醉或椎管内阻滞。第33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椎管内麻醉分类:硬膜外麻醉(包括骶麻)蛛网膜下腔麻醉(腰麻)腰麻-硬膜外腔联合阻滞。第34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腔,阻滞脊神经根,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简称脊椎麻醉或腰麻(图)。如取坐位穿刺,将重比重的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仅阻滞第3、4、5骶神经,即麻醉范围只限于肛门会阴区,称鞍区麻醉,简称鞍麻。第35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将局麻药注入硬脊膜外腔,阻滞脊神经根,使躯干的某一节段产生麻醉作用,称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简称硬膜外阻滞或硬膜外麻醉(图)。若将局麻药从骶裂孔注入骶管,则称骶管阻滞或骶管麻醉。硬膜外阻滞有单次法和连续法两种。(图)。硬膜外腔横断面持续硬膜外麻醉情况第36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7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椎管内麻醉护理常规一般护理1、术后去枕平卧6~12小时。2、观察麻醉平面是否消失及下肢活动时间。3、麻醉作用消失前测血压、脉搏和呼吸,注意避免体位突然改变而引起血压下降,血压下降时应立即吸氧并报告医师。4、麻醉消失后鼓励患者排尿,避免尿潴留的发生。若见尿潴留按术后尿潴留处理。5、注意头痛和恶心呕吐的情况,头痛者嘱其平卧,并予针刺合谷、内关穴。常见并发症的防治与护理第38页,共7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椎管内麻醉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病情:腰麻患者应去枕平卧12小时,防止脑脊液外漏致头痛;硬膜外麻者一般取平卧位6小时。测血压、脉搏、呼吸。注意尿量、引流量、肢体感觉运动、尿潴留。维持呼吸功能:吸氧、气管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