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气道加热与湿化10%左右的热量通过呼吸道散失,最好应用有加热装置的麻醉机,使病人吸入的空气潮湿温热,但实际应用很少3.输注液和冲洗液适度加温输注温液体可以有效预防术中体温降低和热量丢失,减少术中寒战的发生,避免低温输注液引起的肢体发凉、胀痛36.5-37.0℃的液体用于静脉输液最为安全、可靠和舒适,对药液成分无影响(有些药物如青霉素、维生素C等不能加温)第23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创伤、低血容量病人输注液还应加温至超过37℃水浴法保温效果一般输液器加温应用大量冲洗液时(胸、腹腔冲洗、泌尿科腔镜手术),应将冲洗液加温至37℃左右温热水冲洗腹腔后,还可刺激肠蠕动,胃肠功能恢复可提前20小时第24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25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26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27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体温的生理调节信号传入(温度感受器)外周:温觉、冷觉中枢: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中枢神经调控丘脑:散热中枢、产热中枢传出反应(外周效应器)温度变化不大:血管温度变化较大:汗腺、肌肉第2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中心体温(内脏温度):37.0+0.2℃调定点学说低体温指中心体温低于36.0(或36.0-36.5℃)第3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围手术期的体温麻醉及手术均易引起体温下降1.麻醉用药的影响全身麻醉全麻的第1小时内,中心温度下降0.5-1.5℃(再分配性低温)直接扩张周围血管,抑制体温调节中的血管收缩作用,使动静脉短路开放使代谢率降低20-30%中心至外周的温度阶差(2-4℃)显著降低血管收缩和寒战的阈值第4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脊髓和硬膜外麻醉血管扩张降低血管收缩和寒战的阈值阻滞温度感受器特别是冷的感受器信号向中枢的传送被阻滞的节段血管收缩和寒战反应被抑制,因此寒战反应的最大敏感性下降,体温调节防御能力也削弱中心的低温却伴随着皮肤温度的升高,有时病人会发抖而不感觉冷第5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环境的影响手术室的温度一般在18-25℃病人热量丧失的方式传导:直接接触,在散热中仅占小部分病人发热时,冰袋、冰帽降温对流:手术室的空气流速仅为20cm/s,与传导相比,热损失也很轻微。在装有层流装置的手术室中热量散失增多辐射:主要的散热方式。四肢的表面积较大,在体温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蒸发:外界温度大于体内温度—发汗通过手术伤口蒸发的热量有时较多第6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7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8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手术的影响手术时间体表、体腔的暴露,水分的蒸发大量的液体冲洗胸、腹腔出血休克4.大量的液体或血液输入成人静脉每输入1000ml环境温度下液体或每输入200ml4℃血液,中心体温约降低0.25℃第9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低温对机体的影响1.增加心血管并发症直接抑制窦房结功能,减慢传导,心率、心输出量降低去甲肾上腺素升高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液粘稠度增高,心脏负担增加中心体温降低1.5℃,心动过速和心脏疾病的发生率增加4倍术中低温的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增加3倍第10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影响凝血功能降低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因子活性,出血时间延长低体温可明显增加手术出血量临床研究表明,在关节置换手术中,浅低温的病人,失血量明显增加达30%在英国,积极的围手术期体温保护被视为减少病人输注库血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第11页,共38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麻醉苏醒延迟低温使肝血流减少,药物在肝脏的代谢减慢体温降低时,麻醉药的代谢及排泄均延长,麻醉药的抑制作用增强,作用时间延长,病人苏醒延迟,在麻醉恢复室的停留时间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