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上岗证模拟习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共95题,每题1分,共95分)
1.枕叶肿瘤常见的MR征象为:
A、矢状见顶枕沟向前上移位
B、矢状位显示枕骨受侵
C、小脑上池内见肿块
D、矢状位肿瘤宽基底指向天幕
E、横轴位见视放射向前推压
正确答案:A
2.SE序列T1WI,血流表现为低信号,是由于:
A、血流的质子数少
B、血流的Tl长
C、层流引起的去相位
D、TR短
E、TE短
正确答案:C
3.为了完成轴位横断图像的空间像素的定位和MR信号的读出,Gx、Gy、Gz三个方向的梯度线圈启动的顺序是
A、Gy、Gx、Gz
B、Gz、Gy、Gx
C、Gy、Gz、Gx
D、Gz、Gx、Gy
E、Gx、Gy、Gz
正确答案:B
4.对CE-MRA质量影响不大的是
A、TR
B、TE
C、激发角
D、容积层厚及层数
E、呼吸门控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影响CE-MRA图像质量的因素主要有TE、TR、FA、层厚等,除了胸腹部的CE-MRA成像外,其他部位的CE-MRA与呼吸门控的关系不大。(《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CT/MRI/DSA上岗考试指南》P394)
5.最容易损伤脊髓的外伤是:
A、胸椎骨折伴肋骨骨折
B、椎体压缩性骨折伴横突骨折
C、胸椎附件骨折,骨折碎片进入椎管
D、下腰椎骨折,骨折碎片进入椎管
E、横突孔骨折伴附件骨折
正确答案:C
6.大脑凸面及大脑镰脑膜瘤有下述特点:
A、MR易于分辨肿瘤与颅骨和大脑镰关系
B、MR不能分辨包绕肿瘤的血管和脑脊液
C、MR不能分辨受挤压的脑白质
D、Gd—DTPA增强扫描见不到脑膜增强
E、见不到局部蛛网膜下腔增宽
正确答案:A
7.胃粘膜皱襞大小基本反映的是
A、胃张力程度
B、粘膜肌层厚度及功能
C、胃收缩状态
D、胃壁肌层厚度
E、粘膜下层厚度及功能
正确答案:B
8.磁共振现象于哪一年被发现
A、1978年
B、1971年
C、1946年
D、1963年
E、1952年
正确答案:C
9.患者,26岁。体检胸片发现前纵隔中部类圆形肿块影,MRI提示囊性肿块,含脂肪成分。最可能的诊断为
A、胸腺瘤
B、甲状腺瘤
C、畸胎瘤
D、淋巴瘤
E、神经源性肿瘤
正确答案:C
10.周围神经刺激是由于()
A、射频场的剧烈变化引起的
B、射频场与静磁场变化引起的
C、梯度场的磁幻视
D、梯度场的噪声
E、梯度磁场强度的剧烈变化引起的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MRI的生物效应包括静磁场的生物效应,梯度场的生物效应,射频脉冲的生物效应。
11.磁共振成像中,为了使置于静磁场中原子核的物质进行激发,利用的是
A、X线
B、射频微波
C、射频电磁波
D、射频激光
E、射频红外线
正确答案:C
12.关于超顺磁性MRI对比剂的增强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直接缩短组织的T2值
B、通过缩短组织的T1值
C、通过延长组织的T2值
D、通过干扰局部磁场的均匀性达到缩短组织的T2值或T2*值
E、此类对比剂对T1的效应也较强
正确答案:D
13.转移癌不侵犯以下哪个部位:
A、椎体
B、椎间盘
C、后纵韧带
D、脊柱附件
E、前纵韧带
正确答案:B
14.Gd-DTPA行MR增强扫描是,需加脂肪抑制的序列是()
A、SET2加权脉冲序列
B、EPI脉冲序列
C、SET1加权脉冲序列
D、FSET2加权脉冲序列
E、梯度回波加权脉冲序列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应用Gd-DTPA行MR增强扫描应使用T1WI序列,脂肪组织在SE序列为高信号,为了更好的显示病灶,需使用脂肪抑制技术抑制脂肪的高信号。
15.关于腹膜后淋巴结,不正确的是:
A、常位于腹主动脉旁和下腔静脉旁
B、T2WI呈等信号(与肌肉信号比)
C、单个淋巴结直径1.5cm为肿大
D、T1WI呈等信号(与肌肉信号比)
E、正常淋巴结横断直径0.3mm~1.0cm
正确答案:B
16.细胞毒性脑水肿最常见的原因是:
A、肿瘤
B、脑出血
C、炎症
D、外伤
E、脑缺血
正确答案:E
17.关于颈椎病哪项是错误的:
A、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骨关节病
B、颈椎病最常见的受累部位是颈4—5及颈5—6
C、颈椎病常有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椎条状高信号影
D、上述全不正确
E、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与脊髓,神经根和椎动脉受压密切有关
正确答案:D
18.微小肝癌的定义是:
A、直径小于或等于2cm
B、直径小于3cm
C、直径小于或等于lcm
D、直径小于5cm
E、直径等于3.5cm
正确答案:C
19.CT诊断慢性骨髓炎优于X线平片是:
A、检出骨膜增生
B、空间分辨率高
C、检出骨增生
D、检出细小死骨
E、检出血管增生
正确答案:D
20.采用不同心动周期,但相位相同的两个扫描数据合并重建成一幅图像的技术称为:
A、各相同性重建
B、多扇区重建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