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基本尺寸是()
A.测量得到的B.设计给定的C.计算得到的
答案:B
2.工件定位时,被消除的自由度少于六个,且不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称为()
A.完全定位B.不完全定位C.欠定位
答案:C
3.车削加工时,工件的旋转是()
A.主运动B.进给运动C.辅助运动
答案:A
4.下列刀具材料中,硬度最高的是()
A.高速钢B.硬质合金C.陶瓷
答案:C
5.磨削加工的主运动是()
A.砂轮的旋转B.工件的旋转C.工作台的移动
答案:A
6.精基准是用()作为定位基准面。
A.未加工表面B.已加工表面C.任意表面
答案:B
7.划分加工阶段的主要目的之一是()
A.提高生产率B.减少工件变形C.降低成本
答案:B
8.工序集中有利于保证各加工表面的()
A.尺寸精度B.形状精度C.位置精度
答案:C
9.刀具前角增大时,切屑()
A.变形增大B.变形减小C.变形不变
答案:B
10.钻削时的背吃刀量等于()
A.钻头直径B.钻头直径的一半C.不确定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机械制造中的工艺过程包括()
A.铸造B.锻造C.焊接D.机械加工
答案:ABCD
2.零件的加工精度包括()
A.尺寸精度B.形状精度C.位置精度D.表面粗糙度
答案:ABC
3.定位元件的基本要求有()
A.足够的精度B.足够的强度和刚度C.良好的耐磨性D.便于制造和装配
答案:ABCD
4.切削用量三要素包括()
A.切削速度B.进给量C.背吃刀量D.切削厚度
答案:ABC
5.刀具磨损的形式有()
A.前刀面磨损B.后刀面磨损C.边界磨损D.整体磨损
答案:ABC
6.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有()
A.轨迹法B.成形法C.展成法D.调整法
答案:ABC
7.加工阶段划分的原因有()
A.保证加工质量B.合理使用设备C.便于安排热处理D.及时发现毛坯缺陷
答案:ABCD
8.安排加工顺序的原则有()
A.先粗后精B.先主后次C.先面后孔D.基准先行
答案:ABCD
9.装配单元包括()
A.零件B.组件C.部件D.机器
答案:ABC
10.影响装配精度的因素有()
A.零件的加工精度B.装配方法C.装配工人技术水平D.环境温度
答案: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只要将零件的加工误差控制在零件图上规定的公差范围内,就能保证互换性的实现。()
答案:对
2.不完全定位在零件加工中是不允许存在的。()
答案:错
3.刀具主偏角增大,切削厚度增大,切削宽度减小。()
答案:对
4.磨削硬材料要用硬砂轮,磨削软材料要用软砂轮。()
答案:错
5.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主要是指机床、刀具和夹具的制造误差。()
答案:对
6.粗加工时,应选择较小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较高的切削速度。()
答案:错
7.采用六个支承点进行工件定位,则限制了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这种定位一定是完全定位。()
答案:错
8.装配精度与零件的加工精度有关,与装配方法无关。()
答案:错
9.加工余量越大,加工成本越高,所以加工余量应越小越好。()
答案:错
10.工序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
答案:对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基准的分类。
答案:基准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工艺基准又包括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定位基准还分粗基准、精基准。
2.简述选择粗基准的原则。
答案:原则有:保证相互位置要求原则,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原则,便于装夹原则,粗基准一般不重复使用原则。
3.简述影响切削力的因素。
答案:工件材料,材料强度、硬度越高,切削力越大;切削用量,切削速度影响较小,进给量和背吃刀量增大,切削力增大;刀具几何角度,如前角增大,切削力减小。
4.简述装配工艺过程。
答案:包括装配前的准备工作,如清洗、零件清理和补充加工等;部件装配,将零件装配成部件;总装配,把部件和零件装配成完整产品;装配后检查、调试、验收等。
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讨论提高机械加工精度的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