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发展对株洲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作用的研究
作为不同经济发展区域产业交融的一种重要现象,产业专业多由发达地区向发展中地区输出;从转移过程来看,其本质上是一种技术、资源、生产支撑型态的转移,通过这些要素的转移,不同区域之间经济结构得以调整,经济关系得以优化。产业转移中,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职业教育程度等都是其主要的影响因素,这些因素不仅改变了产业转移的条件,更对其结构动因及分类作用明显。新时期,产业发展对于科技的依赖程度不断提升,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产业转移开始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基于此,本文结合株洲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就职业教育发展对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的作用展开分析。
1株洲产业承接转移的方向
1.1株洲产业承接转移特点
株洲是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工业重镇,在国家经济建设中,株洲凭借着自身优越的地理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承接了我国东部地区转移而来的较多产业,其不仅辅助东部沿海地区实现了产业结构的优化,更有效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从发展过程来看,株洲地区的产业承接转移与我国整体产业转移趋势基本相同,其转移过程正逐步向着资本密集产业、技术密集产业、整体产业链转移,并且产业转移的范围更大,领域更广,此外在转移过程中,产业转移的主导角色发生改变,企业在产业转移中的作用更加突出,这使得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中,中西部各省市地区的竞争愈发激烈。新时期,要进一步提升株洲产业承接转移能力,就需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发展作用,增强该地区产业承接转移中的技术含量。
1.2株洲产业承接转移的基本方向
就株洲而言,其产业承接转移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层面:其一,纺织服装工业是株洲承接转移东部地区的基础工业类型,这主要是有株洲地区本身具有较为成熟的服装市场,同时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具有较多的农产品种类。在地区发展中,承接东部纺织服装工业,能实现本地区服装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并增强地区服装品牌效益。其二,株洲地区的硬质合金原材料储量丰富,同时受国家、当地政府政策优势引导,越来越多的有色金属深加工企业落户株洲,这使得株洲与东部沿海相关企业形成了上下游协作的配套关系,实现了当地企业向专业化基地的聚拢。其三,株洲地区具有较为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这使得该地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条日益完善,促进了当地区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的有序发展。其四,随着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各地区的人才优势逐渐凸显,其在电子信息产业、低碳产业等方面的建设日益深入。就电子信息产业而言,该地区拥有国家炬计划传感技术产业基地,这为产业集聚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区域企业互补联动的新格局。而低碳产业包含了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生物能源、燃料电池、高能电源、建筑节能、精细化工领域等企业类型,这符合我国两型社会发展需要,可持续性较强。其五,基于株洲产业形态发展现状,其在现代服务业方面的投入也日益增加,现阶段,株洲开始承接并发展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会展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其实现了株洲地区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有效的实现了株洲的可持续发展。
2职业教育发展对株洲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
2.1提升劳动者专业素质
劳动者专业素质对于社会生产和建设能力具有较大影响,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讲,劳动者专业素质和其受教育程度具有较大影响。株洲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其大力推进当地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这对提升起到当地劳动者素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株洲地区产业建设中,一线工程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有效提升。具体而言,随着大众教育的普及,各行业在人才层次上有所提升,同时人才类型、人才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即相比于老一辈从业人员,当前在职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明显较高,这为株洲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可能。
2.2促进当地就业率提升
职业教育发展使得株洲地区有能力承接东部地区转移的产业,同时产业类型的丰富使得当地就业机会大大增加,这有效的提升了当地的就业率。从本质上讲,就业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就株洲而言,当地人口众多,就业形势严峻,虽然其承接了东部较多的产业企业,然受自身从业能力影响,较多的群体并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而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一大批劳动者实现了就业前在教育,这使得实用性、技能型人才不断增加,增强了劳动者的适应性,同时拓宽其就业渠道,实现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2.3促使同业产业集群化
新经济形态下,产业集群式工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同时其也是企业扩大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株洲承接产业转移中,落户到该地区的产业也逐步显露出了集群化的特征。具体而言,在传统产业转移承接中,株洲地区的承接能力有限,尤其是受当地劳动资源素质、资金影响,其在技术性产业、科研产业、金融产业、服务型产业等方面的发展较为缓慢。而随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该地区的人才优势逐步凸显,这使得专业产业的类型更加多样,尤其是随着国家炬计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