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法律宣传类面试题及答案.doc
文件大小:26.45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2
总字数:约2.29千字
文档摘要

法律宣传类面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C.《钦定宪法大纲》

答案:B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答案:B

3.在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

A.国务院B.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C.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

答案:A

4.下列哪项属于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A.罚金B.没收财产C.赔偿损失

答案:C

5.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是()

A.宪法B.刑法C.民法通则

答案:A

6.诉讼时效期间届满,权利人丧失的是()

A.上诉权B.实体权利C.胜诉权

答案:C

7.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

答案:B

8.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A.拾得他人遗失物拒不归还B.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C.公交车上未给老人让座

答案:C

9.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

A.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B.人民政府和公安机关C.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A

10.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

A.无期徒刑B.死缓C.有期徒刑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有()

A.平等权B.政治权利和自由C.宗教信仰自由D.人身自由权利

答案:ABCD

2.下列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有()

A.严重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处罚性D.违反社会公德性

答案:ABC

3.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包括()

A.主体B.客体C.内容D.形式

答案:ABC

4.下列属于诉讼的类型有()

A.民事诉讼B.刑事诉讼C.行政诉讼D.经济诉讼

答案:ABC

5.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包括()

A.著作权B.专利权C.商标权D.隐私权

答案:ABC

6.在我国,能够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A.自然人B.法人C.非法人组织D.国家

答案:ABCD

7.下列属于行政处罚的种类有()

A.警告B.罚款C.行政拘留D.吊销许可证

答案:ABCD

8.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类推适用原则

答案:ABC

9.下列关于法治与德治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A.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B.法治比德治更重要C.德治比法治更重要D.二者相互促进

答案:AD

10.法律监督的主体包括()

A.国家机关B.社会组织C.公民D.新闻媒体

答案: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答案:对

2.只要不违法犯罪,法律就与我无关。()

答案:错

3.未成年人犯罪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答案:错

4.我国的立法机关是人民法院。()

答案:错

5.所有的民事行为都是合法有效的。()

答案:错

6.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使职权。()

答案:对

7.刑罚只能由人民法院依法判处。()

答案:对

8.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意味着公民享有相同的权利。()

答案:错

9.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

答案:错

10.我国法律只保护本国公民的合法权益。()

答案:错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法律宣传的重要意义。

答案:法律宣传能提高公民法律意识,促使公民自觉守法;有助于营造良好法治氛围,推动法治社会建设;可以让公民了解自身权利义务,在权益受侵害时依法维权。

2.简要说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答案: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3.请简述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

答案:犯罪主体,即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犯罪客观方面,指犯罪行为的客观表现。

4.简述我国法律的作用。

答案:我国法律具有规范作用,规范公民行为;具有保护作用,保护公民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还能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