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问答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的根本大法是()
A.民法B.刑法C.宪法D.行政法
答案:C
2.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A.因人而异B.因年龄而异C.人人平等D.因智力状况而异
答案:C
3.下列哪项属于犯罪的本质特征()
A.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违法性
答案:A
4.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
答案:B
5.以下哪种合同是要式合同()
A.买卖合同B.借款合同C.租赁合同D.不动产买卖合同
答案:D
6.民事诉讼的普通程序中,被告应在收到起诉状副本()日内提出答辩状。
A.5B.10C.15D.20
答案:C
7.我国行政诉讼的被告是()
A.公民B.法人C.行政机关D.其他组织
答案:C
8.商标权的有效期为()
A.5年B.10年C.15年D.20年
答案:B
9.下列哪项不属于知识产权()
A.著作权B.商标权C.肖像权D.专利权
答案:C
10.按照我国法律规定,遗产继承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不包括()
A.配偶B.子女C.父母D.兄弟姐妹
答案:D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
A.罪刑法定原则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从轻处罚原则
答案:ABC
2.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包括()
A.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B.意思表示真实C.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D.必须采用书面形式
答案:ABC
3.下列哪些属于物权()
A.所有权B.用益物权C.担保物权D.债权
答案:ABC
4.我国的诉讼制度包括()
A.民事诉讼B.刑事诉讼C.行政诉讼D.经济诉讼
答案:ABC
5.以下属于法定继承人范围的有()
A.配偶B.子女C.父母D.祖父母、外祖父母
答案:ABCD
6.犯罪构成的要素包括()
A.犯罪主体B.犯罪主观方面C.犯罪客体D.犯罪客观方面
答案:ABCD
7.合同的解除方式有()
A.约定解除B.法定解除C.协商解除D.自动解除
答案:ABC
8.我国知识产权法保护的对象包括()
A.作品B.发明创造C.商标D.商业秘密
答案:ABC
9.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包括()
A.主体合法B.权限合法C.内容合法D.程序合法
答案:ABCD
10.以下属于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有()
A.停止侵害B.排除妨碍C.消除危险D.返还财产
答案: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意味着公民的权利义务相同。()
答案:错误
2.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错误
3.合同一经签订就不能变更。()
答案:错误
4.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由被告承担。()
答案:错误
5.所有的行政行为都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答案:错误
6.商标注册申请采用先使用原则。()
答案:错误
7.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答案:正确
8.犯罪预备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答案:正确
9.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一律无效。()
答案:正确
10.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
答案:正确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答案: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构成。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等;客体是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等;内容是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2.简述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答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包括:一是起因条件,存在不法侵害;二是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三是对象条件,针对不法侵害人;四是主观条件,具有防卫意图;五是限度条件,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3.简述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
答案:回避制度是指审判人员和其他人员遇有法定情形时,不得参与案件的审理等活动。法定情形包括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近亲属等。回避可以由当事人申请或者审判人员等自行回避,目的是保证司法公正。
4.简述法人成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