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双学位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宪法规定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A
2.以下属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是()
A.甲做梦成为百万富翁B.乙邀请朋友吃饭C.丙签订房屋买卖合同D.丁参加朋友婚礼
答案:C
3.刑法规定,已满()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14B.16C.18D.20
答案:B
4.在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主要由()承担。
A.原告B.被告C.证人D.法院
答案:B
5.下列哪项权利属于人格权()
A.债权B.物权C.隐私权D.知识产权
答案:C
6.法律关系的主体不包括()
A.自然人B.法人C.非法人组织D.物
答案:D
7.我国《劳动法》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小时。
A.8B.9C.10D.11
答案:A
8.以下不属于知识产权的是()
A.著作权B.商标权C.抵押权D.专利权
答案:C
9.对于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处罚。
A.从轻B.减轻C.免除D.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答案:C
10.合同的订立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
A.要约和承诺B.提议和答应C.邀请和同意D.协商和签字
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有()
A.平等权B.政治权利和自由C.宗教信仰自由D.人身自由权
答案:ABCD
2.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包括()
A.过错责任原则B.无过错责任原则C.公平责任原则D.过错推定原则
答案:ABCD
3.刑法的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答案:ABC
4.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包括()
A.主体合法B.内容合法C.程序合法D.形式合法
答案:ABC
5.以下属于物权的有()
A.所有权B.用益物权C.担保物权D.债权
答案:ABC
6.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B.客观方面必须有共同的犯罪行为C.主观方面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D.必须有共同的犯罪结果
答案:ABC
7.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类型有()
A.固定期限劳动合同B.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C.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D.临时劳动合同
答案:ABC
8.以下属于法定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有()
A.配偶B.子女C.父母D.兄弟姐妹
答案:ABC
9.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有()
A.书证B.物证C.视听资料D.证人证言
答案:ABCD
10.以下属于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的有()
A.市场主体调控关系B.市场秩序调控关系C.宏观经济调控关系D.社会分配调控关系
答案: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答案:对
2.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被确认无效时起没有法律约束力。()
答案:错(自始无效)
3.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答案:对
4.行政复议机关在受理复议申请后,应当在6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
答案:对
5.物权的客体只能是物,不能是行为。()
答案:对
6.14周岁以下的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对
7.合同中约定的违约金过高时,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答案:对
8.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答案:对
9.著作权自作品发表之日起产生。()
答案:错(自创作完成之日起产生)
10.所有的行政机关都有行政处罚权。()
答案:错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答案: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构成。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等;客体是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等;内容是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2.简述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答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包括:一是存在不法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