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面试题型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共同纲领》
C.1954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答案:C
2.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A.抢劫
B.欠债不还
C.贪污
D.放火
答案:B
3.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答案:C
4.下列机构中,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是()
A.中共中央委员会
B.县人民政府
C.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国务院
答案:C
5.在我国,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是()
A.言论自由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监督权
D.宗教信仰自由
答案:B
6.下列属于附加刑的是()
A.管制
B.拘役
C.死刑
D.剥夺政治权利
答案:D
7.合同订立的两个阶段是()
A.要约和承诺
B.要约和要约邀请
C.承诺和要约邀请
D.协商和承诺
答案:A
8.以下哪项不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A.罪刑法定原则
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罪责自负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答案:C
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B
10.以下哪种纠纷适用仲裁()
A.婚姻纠纷
B.继承纠纷
C.合同纠纷
D.刑事纠纷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自由
C.监督权
D.宗教信仰自由
答案:ABC
2.犯罪的基本特征有()
A.严重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处罚性
D.相对性
答案:ABC
3.以下属于法律保护的人格权有()
A.生命权
B.健康权
C.姓名权
D.隐私权
答案:ABCD
4.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包括()
A.人民检察院
B.人民代表大会
C.公民
D.新闻媒体
答案:AC
5.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的条件包括()
A.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B.意思表示真实
C.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D.不违背公序良俗
答案:ABCD
6.行政违法行为包括()
A.行政主体违法
B.行政相对人违法
C.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违法
D.企业违法
答案:ABC
7.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司法行政机关
答案:AB
8.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有()
A.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D.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答案:ABCD
9.物权包括()
A.所有权
B.用益物权
C.担保物权
D.知识产权
答案:ABC
10.以下属于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有()
A.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B.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C.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D.不可抗力
答案:ABC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答案:正确
2.违法一定犯罪,但犯罪不一定违法。()
答案:错误
3.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答案:正确
4.所有的行政机关都有行政处罚权。()
答案:错误
5.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正确
6.在我国,年满16周岁的公民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答案:错误
7.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答案:正确
8.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由民法调整。()
答案:正确
9.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
答案:正确
10.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自我纠错的一种监督制度。()
答案:正确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法律的作用。
答案: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规范作用包括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社会作用包括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等方面。
2.简要说明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
答案:犯罪构成四个要件为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是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和单位;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犯罪客体是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客观方面是犯罪行为及相关的客观事实特征。
3.简述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
答案:民事诉讼基本程序包括起诉和受理、审理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