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面试题目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的根本大法是()
A.刑法
B.民法
C.宪法
D.诉讼法
答案:C
2.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A.抢劫
B.欠债不还
C.放火
D.贪污
答案:B
3.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A.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B.18岁开始
C.16岁开始
D.结婚时开始
答案:A
4.下列哪项不是刑法的基本原则()
A.罪刑法定原则
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罪责自负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答案:C
5.在民事诉讼中,一般实行()的举证原则。
A.谁主张,谁举证
B.被告举证
C.原告举证
D.法院举证
答案:A
6.以下哪种处罚属于行政处罚()
A.拘役
B.罚款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答案:B
7.我国法律规定,不满()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A.8
B.10
C.12
D.14
答案:A
8.合同的订立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
A.要约和承诺
B.提议和答应
C.请求和同意
D.商量和确定
答案:A
9.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
答案:C
10.下列哪种权利属于人身权利()
A.财产所有权
B.债权
C.生命健康权
D.知识产权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包括()
A.人民检察院
B.监察委员会
C.人民法院
D.公安机关
答案:A
2.以下哪些属于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
A.拘传
B.取保候审
C.监视居住
D.拘留
答案:ABCD
3.构成侵权责任的要件包括()
A.加害行为
B.损害事实
C.因果关系
D.过错
答案:ABCD
4.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言论自由
C.宗教信仰自由
D.集会、游行、示威自由
答案:ABD
5.下列属于法定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有()
A.配偶
B.子女
C.父母
D.兄弟姐妹
答案:ABC
6.合同无效的情形包括()
A.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B.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D.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答案:ABCD
7.以下哪些属于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A.停止侵害
B.排除妨碍
C.消除危险
D.返还财产
答案:ABCD
8.在我国,能够行使侦查权的机关有()
A.公安机关
B.人民检察院
C.国家安全机关
D.军队保卫部门
答案:ABCD
9.我国刑法规定的主刑包括()
A.管制
B.拘役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答案:ABCD
10.知识产权包括()
A.著作权
B.专利权
C.商标权
D.发现权
答案:ABC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违法行为一定是犯罪行为。()
答案:错误
2.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立法上的平等。()
答案:错误
3.只要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就是合法的。()
答案:错误
4.未成年人犯罪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答案:错误
5.合同一旦订立就不能变更。()
答案:错误
6.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答案:正确
7.行政复议是行政机关内部自我纠错的一种监督制度。()
答案:正确
8.所有的犯罪都有犯罪对象。()
答案:错误
9.我国民事诉讼实行两审终审制。()
答案:正确
10.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答案:正确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答案: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构成。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等;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包括物、人身、智力成果等;内容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2.简述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答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包括:一是起因条件,存在不法侵害;二是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三是对象条件,防卫行为针对不法侵害人;四是主观条件,防卫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益;五是限度条件,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3.简述法治的内涵。
答案:法治内涵包括:一是法律至上,法律具有最高权威;二是良法之治,法律应是良好的法律;三是权力制约,制约公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