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逻辑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所有S是P”与“有的S不是P”()。
A.逻辑常项相同但变项不同
B.逻辑常项不同但变项相同
C.逻辑常项与变项均相同
D.逻辑常项与变项均不同
答案:B
2.概念外延间的交叉关系属于()关系。
A.即对称又传递
B.对称但非传递
C.非对称但传递
D.即非对称又非传递
答案:B
3.在性质判断中,决定判断形式的是()。
A.主项和谓项
B.主项和量项
C.谓项和联项
D.量项和联项
答案:D
4.若“所有P是S”为假而“有S不是P”为真,则S与P之间的外延关系是()。
A.全同关系
B.全异关系
C.交叉关系
D.真包含关系
答案:C
5.运用换质法推理,由SEP可推出()。
A.SAP
B.SIP
C.SOP
D.\(\neg\)SAP
答案:A
6.“并非可能p”与“并非可能非p”之间具有()。
A.反对关系
B.下反对关系
C.矛盾关系
D.差等关系
答案:A
7.一个有效三段论的小前提是SOM,则其大前提一定是()。
A.MAP
B.PAM
C.MEP
D.PEM
答案:B
8.以“如果p那么q”和“r或s”为前提进行演绎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是()。
A.如果非p那么q
B.如果非p那么非q
C.如果p那么非q
D.如果非r那么s
答案:D
9.与“并非如果你来,他就不来”等值的判断是()。
A.你来但他不来
B.或者你来或者他不来
C.并非只有你不来,他才来
D.只有你来,他才来
答案:C
10.若肯定p∧q,而否定p∨q,则()。
A.违反同一律
B.违反矛盾律
C.违反排中律
D.不违反逻辑规律
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当“p→q”为假时,下列判断为真的是()。
A.p∧q
B.p∨q
C.p←q
D.p∧\(\neg\)q
E.\(\neg\)p∨q
答案:CD
2.下列各组概念中,具有属种关系的是()。
A.常项-量项
B.太阳系-地球
C.《鲁迅全集》-《祝福》
D.亚洲-中国
E.变项-支判断
答案:AE
3.依据对当关系,由\(\neg\)SAP可推出()。
A.SEP
B.SIP
C.SOP
D.\(\neg\)SEP
E.\(\neg\)SIP
答案:BC
4.下列概念的限制,正确的是()。
A.“普遍概念”限制为“单独概念”
B.“中国”限制为“北京”
C.“科学”限制为“自然科学”
D.“论证”限制为“论据”
E.“竞争”限制为“人才竞争”
答案:CE
5.在下列判断中,主项和谓项都不周延的是()。
A.有S是P
B.有S不是P
C.所有S是P
D.所有S不是P
E.这个S是P
答案:AE
6.一个有效三段论的结论是假的,则其大小前提可能是()。
A.大前提或小前提假
B.至少有一假
C.都是真的
D.至少有一真
E.无法确定真假
答案:AB
7.若“p∧q”为真,则()。
A.p→q为真
B.p∨q为真
C.p←q为真
D.\(\neg\)p→\(\neg\)q为真
E.\(\neg\)p∨\(\neg\)q为真
答案:ABCD
8.以“如果受贿,那么犯法”为前提进行假言推理,其小前提可以是()。
A.受贿
B.未受贿
C.犯法
D.未犯法
E.并非没有犯法
答案:AD
9.以“联言判断是复合判断”为前提进行对当关系推理,可推出的结论有()。
A.并非联言判断不是复合判断
B.并非有的联言判断不是复合判断
C.有的联言判断是复合判断
D.并非有的联言判断是复合判断
E.所有联言判断都不是复合判断
答案:ABC
10.已知“如果甲有罪,那么乙也有罪”为假,则可推出()。
A.甲无罪
B.乙无罪
C.甲有罪
D.乙有罪
E.并非乙无罪
答案:AB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取决于逻辑变项。(×)
2.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则外延越大。(√)
3.单独概念不能划分。(√)
4.假言判断就是表示假设的判断。(×)
5.或者“全班同学都是团员”为假,或者“全班同学都不是团员”为假。(√)
6.若“有S是P”为真,则“有S不是P”为假。(×)
7.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
8.同一素材的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真假关系是建立在主项不是空类的预设之上的。(√)
9.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
10.一个正确的三段论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