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课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的根本大法是()
A.刑法B.民法C.宪法D.诉讼法
答案:C
2.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民事法律行为()
A.打喷嚏B.签订合同C.跑步D.睡觉
答案:B
3.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刑事违法性B.应受刑罚惩罚性C.社会危害性D.违法性
答案:C
4.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
答案:B
5.下列属于行政法调整对象的是()
A.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B.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关系C.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D.公民之间的人身关系
答案:B
6.我国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
A.半年B.1年C.2年D.3年
答案:B
7.在民事诉讼中,一般实行()的举证原则。
A.谁主张,谁举证B.被告举证C.原告举证D.法院举证
答案:A
8.我国的司法机关不包括()
A.人民法院B.人民检察院C.公安机关D.监察委员会
答案:D
9.下列不属于知识产权的是()
A.著作权B.商标权C.肖像权D.专利权
答案:C
10.按照法律的效力范围,法律可分为()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B.实体法和程序法C.一般法和特别法D.根本法和普通法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法律的表现形式有()
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地方性法规E.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答案:ABCDE
2.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A.犯罪主体B.犯罪主观方面C.犯罪客体D.犯罪客观方面
答案:ABCD
3.民事权利的分类包括()
A.财产权和人身权B.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C.绝对权和相对权D.主权利和从权利
答案:ABCD
4.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包括()
A.主体合法B.权限合法C.内容合法D.程序合法
答案:ABCD
5.以下哪些属于刑事强制措施()
A.拘传B.取保候审C.监视居住D.拘留E.逮捕
答案:ABCDE
6.合同的形式包括()
A.书面形式B.口头形式C.其他形式
答案:ABC
7.我国民事诉讼中的送达方式有()
A.直接送达B.留置送达C.委托送达D.邮寄送达E.公告送达
答案:ABCDE
8.知识产权的特点有()
A.专有性B.地域性C.时间性D.无形性
答案:ABCD
9.我国的选举制度基本原则包括()
A.普遍性原则B.平等性原则C.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D.秘密投票原则
答案:ABCD
10.法治的基本要求包括()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答案: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习惯不能成为我国法的渊源。(×)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3.犯罪预备也是犯罪行为。(√)
4.行政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一律不停止执行。(×)
5.民事诉讼中,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
6.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只能判处罚金。(×)
7.所有的民事权利都可以转让。(×)
8.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可以自由裁量。(√)
9.著作权自作品发表之日起产生。(×)
10.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答案: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三要素构成。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等;客体是权利和义务指向的对象,如物、行为、智力成果等;内容是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2.简述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答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包括:一是存在不法侵害;二是不法侵害正在进行;三是目的是防卫;四是针对不法侵害人;五是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3.简述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答案: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包括对行政拘留、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等行政处罚不服的;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等多种情况。
4.简述物权的概念和特征。
答案:物权是权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