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司法考试刑法模拟检测试卷:刑法总则与分则知识对比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选择题
要求: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
1.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应当受到()的处罚。
A.法律
B.司法
C.政策
D.社会道德
2.下列哪种行为构成犯罪?()
A.甲盗窃乙的财物
B.乙打伤了丙,但丙并未追究乙的责任
C.丙杀害了丁,但丁已经死亡
D.丁非法持有枪支,但未使用
3.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
A.甲因紧急避险而损坏乙的财物
B.乙故意伤害丙,造成丙轻伤
C.丙因过失而造成丁的财产损失
D.丁非法经营,但未造成严重后果
4.下列哪种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A.甲为犯罪而准备工具
B.乙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
C.丙在犯罪过程中被公安机关抓获
D.丁在犯罪过程中主动投案自首
5.下列哪种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A.甲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
B.乙在犯罪过程中被公安机关抓获
C.丙因害怕而放弃犯罪
D.丁在犯罪过程中主动投案自首
6.下列哪种行为属于犯罪既遂?()
A.甲盗窃乙的财物,但被乙发现
B.乙故意伤害丙,造成丙轻伤
C.丙在犯罪过程中被公安机关抓获
D.丁在犯罪过程中主动投案自首
7.下列哪种行为属于共同犯罪?()
A.甲与乙共同实施盗窃犯罪
B.乙与丙共同实施故意伤害犯罪
C.丙与丁共同实施非法经营犯罪
D.丁与戊共同实施走私犯罪
8.下列哪种犯罪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A.故意伤害罪
B.抢劫罪
C.盗窃罪
D.非法拘禁罪
9.下列哪种犯罪属于侵犯财产罪?()
A.故意伤害罪
B.抢劫罪
C.盗窃罪
D.非法拘禁罪
10.下列哪种犯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
A.故意伤害罪
B.抢劫罪
C.放火罪
D.非法拘禁罪
二、判断题
要求:判断下列各题的正误。
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但不是所有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构成犯罪。()
2.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3.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4.犯罪既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完成了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的行为。()
5.共同犯罪是指两个以上犯罪分子共同故意实施犯罪的行为。()
6.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是指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
7.侵犯财产罪是指侵犯公私财产所有权的犯罪。()
8.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犯罪。()
9.我国刑法规定,对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0.我国刑法规定,对犯罪分子可以从重或者加重处罚。()
四、简答题
要求: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我国刑法对犯罪的定义。
2.简述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
3.简述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和既遂的区别。
4.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要件。
5.简述我国刑法对刑罚的种类。
五、论述题
要求:论述以下问题。
1.论述我国刑法对犯罪的分类及其意义。
2.论述我国刑法对刑罚的目的和原则。
3.论述我国刑法对累犯的规定及其意义。
六、案例分析题
要求:根据以下案例,回答提出的问题。
案例:甲与乙共同策划盗窃丙的财物,甲负责实施盗窃,乙负责望风。在实施盗窃过程中,甲被丙发现,乙见状立即逃离现场。后甲被公安机关抓获,乙也因盗窃罪被追究刑事责任。
问题:
1.甲、乙的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
2.甲、乙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3.甲、乙应如何承担刑事责任?
本次试卷答案如下:
一、选择题答案及解析:
1.A解析: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处罚。
2.A解析:盗窃行为属于侵犯财产罪,构成犯罪。
3.C解析:过失造成他人财产损失,不构成犯罪。
4.A解析: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5.A解析: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6.B解析:犯罪既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完成了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的行为。
7.D解析:共同犯罪是指两个以上犯罪分子共同故意实施犯罪的行为。
8.A解析:故意伤害罪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9.C解析:盗窃罪属于侵犯财产罪。
10.C解析:放火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
二、判断题答案及解析:
1.正确解析: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但不是所有危害社会的行为都构成犯罪。
2.正确解析: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