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刑法竞赛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
A.14周岁B.16周岁C.18周岁D.20周岁
答案:B
2.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违法性
答案:A
3.下列不属于主刑的是()。
A.管制B.拘役C.罚金D.有期徒刑
答案:C
4.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处罚。
A.应当从轻或者减轻B.应当减轻或者免除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
答案:B
5.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
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
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D.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答案:D
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累犯()。
A.可以从重处罚B.应当从重处罚
C.可以加重处罚D.应当加重处罚
答案:B
7.下列犯罪中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是()。
A.侮辱罪B.抢劫罪C.强奸罪D.放火罪
答案:A
8.有期徒刑的期限为()。
A.3个月以上20年以下B.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C.1个月以上15年以下D.6个月以上20年以下
答案:B
9.在我国,特赦由()决定。
A.国家主席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D.最高人民法院
答案:B
10.刑法的空间效力是指()。
A.刑法对地的效力B.刑法对人的效力
C.刑法对地域和人的效力D.刑法对时间的效力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犯罪的基本特征包括()。
A.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违法性
答案:ABC
2.下列属于附加刑的有()。
A.罚金B.剥夺政治权利C.没收财产D.驱逐出境
答案:ABCD
3.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包括()。
A.存在不法侵害B.不法侵害正在进行
C.目的是防卫D.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
答案:ABCD
4.犯罪中止的特征有()。
A.自动性B.及时性C.客观性D.有效性
答案:ABCD
5.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裁量情节包括()。
A.累犯B.自首C.立功D.坦白
答案:ABCD
6.下列犯罪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有()。
A.故意杀人罪B.强奸罪C.非法拘禁罪D.盗窃罪
答案:ABC
7.单位犯罪的特征有()。
A.单位犯罪是单位本身犯罪B.单位犯罪是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
C.单位犯罪以刑法明文规定为前提D.单位犯罪多数是故意犯罪,少数是过失犯罪
答案:ABCD
8.我国刑法规定的假释适用条件包括()。
A.适用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B.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
C.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
D.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
答案:ABCD
9.犯罪构成的要素包括()。
A.犯罪主体B.犯罪主观方面C.犯罪客体D.犯罪客观方面
答案:ABCD
10.我国刑法规定的追诉时效期限有()。
A.5年B.10年C.15年D.20年
答案: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正确
2.犯罪预备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答案:正确
3.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
答案:正确
4.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答案:正确
5.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答案:正确
6.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答案:正确
7.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
答案:正确
8.缓刑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答案:正确
9.数罪并罚时,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
答案:正确
10.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实行双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