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法律硕士综合课试题及答案.doc
文件大小:28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5-22
总字数:约3.6千字
文档摘要

法律硕士综合课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现行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无产阶级专政制度

D.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A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是()

A.民族乡的人民政府

B.自治州的人民政府

C.自治县的人民政府

D.自治区的人民政府

答案:A

3.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的是()

A.解释宪法和法律

B.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C.监督宪法的实施

D.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

答案:A

4.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中,在逻辑上必不可少的部分是()

A.假定

B.处理

C.制裁

D.行为模式

答案:D

5.我国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该条款的内容属于()

A.授权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命令性规范

D.禁止性规范

答案:A

6.在法的分类中,将法划分为公法和私法的标准是()

A.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

B.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

C.法的创制主体和适用主体

D.法的调整对象和调整主体

答案:C

7.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关系是人与物的关系

B.法律关系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建立的社会关系

C.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关系,与物质关系无关

D.法律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殊社会关系

答案:B

8.下列关于法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法治的核心在于保障人权

B.法治与法制的区别在于是否强调法律至上

C.法治要求法律得到普遍遵守

D.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

答案:B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当代中国正式法律渊源的是()

A.习惯法

B.国际条约

C.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D.规章

答案:A

10.下列关于法律解释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解释的对象是特定的,即能够作为法律推理大前提的成文法

B.法律解释与具体案件密切相关,没有法律解释就没有法律的适用

C.法律解释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性,因此它是一种纯主观的活动

D.法律解释受解释学循环的制约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包括()

A.劳动权

B.休息权

C.获得物质帮助权

D.受教育权

答案:ABC

2.我国宪法规定的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职务有()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答案:BC

3.下列属于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权的有()

A.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B.自主管理地方财政

C.自主管理本地方的教育、科学、文化等事业

D.组织本地方维护社会治安的公安部队

答案:ABC

4.下列关于法的本质的表述,正确的有()

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法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和共同利益的体现

C.法是被奉为国家意志的统治阶级意志

D.法所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答案:ABCD

5.下列关于法律规则与法律条文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A.一个法律条文可以表述不同法律规则

B.一个法律规则可以由不同法律条文来表述

C.一个法律规则必须由若干法律条文来表述

D.法律条文是法律规则的表现形式

答案:ABD

6.下列关于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A.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以行为人的主观过错作为承担法律责任的基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不问行为人主观是否有过错,只要其行为与损害后果间存在因果关系,就应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C.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在当事人对造成的损害都无过错、不能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要求加害人承担赔偿责任,而使受害人遭受重大损害得不到赔偿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依公平原则,判由双方分担损失的原则

D.现代社会中,无过错责任原则已经取代了过错责任原则成为主要的归责原则

答案:ABC

7.下列关于法律关系主体的表述,正确的有()

A.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B.法律关系主体是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

C.在中国,法律关系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D.国家可以成为法律关系的主体

答案:ABCD

8.下列关于法的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有()

A.法的作用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B.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作用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