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20分)
1.以下哪种物质不属于大气污染物?
A.氧气B.二氧化硫C.氮氧化物
2.测定水样化学需氧量(COD)常用的方法是?
A.重量法B.重铬酸钾法C.比色法
3.环境监测中,PM2.5指的是?
A.粒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B.粒径小于等于2.5毫米的颗粒物
C.粒径小于等于2.5厘米的颗粒物
4.处理酸性废水常用的药剂是?
A.硫酸B.氢氧化钠C.氯化钠
5.以下哪种不属于污水处理的物理方法?
A.沉淀B.过滤C.生物降解
6.大气采样时,通常采用的采样高度是?
A.1.5米B.2米C.2.5米
7.环境噪声监测的基本仪器是?
A.声级计B.示波器C.频谱分析仪
8.土壤样品采集时,通常采用的布点方法不包括?
A.对角线布点法B.梅花形布点法C.随机布点法
9.以下哪种气体属于温室气体?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氮气
10.测定水中氨氮常用的方法是?
A.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B.酸碱滴定法C.电位滴定法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20分)
1.以下属于水体污染物的有()
A.重金属B.有机物C.微生物D.营养盐
2.大气污染监测项目通常包括()
A.二氧化硫B.氮氧化物C.颗粒物D.一氧化碳
3.污水处理的生物处理方法有()
A.活性污泥法B.生物膜法C.厌氧生物处理法D.化学沉淀法
4.环境监测的特点包括()
A.综合性B.连续性C.追踪性D.准确性
5.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
A.工业废水B.农业面源污染C.固体废弃物D.大气沉降
6.以下属于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仪器的有()
A.气相色谱仪B.原子吸收光谱仪C.电子天平D.酸度计
7.环境噪声的来源主要有()
A.交通噪声B.工业噪声C.建筑施工噪声D.社会生活噪声
8.水质指标中,反映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有()
A.CODB.BODC.氨氮D.总磷
9.大气采样的常用方法有()
A.直接采样法B.富集采样法C.动力采样法D.无动力采样法
10.固体废弃物处理的主要方法有()
A.填埋B.焚烧C.堆肥D.回收利用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20分)
1.环境监测的目的只是为了了解环境质量现状。()
2.化学需氧量(COD)数值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污染越严重。()
3.污水处理中,一级处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
4.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只与污染源排放有关,与气象条件无关。()
5.土壤样品采集时,采样深度一般为0-20厘米。()
6.声压级的单位是赫兹。()
7.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所有仪器都不需要预热即可使用。()
8.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多引起的。()
9.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时,污泥回流的目的是增加曝气池中微生物数量。()
10.环境监测数据可以随意修改。()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
1.简述环境监测的主要步骤。
答案:包括现场调查、监测方案制定、样品采集、样品保存与运输、样品分析测试、数据处理与评价等步骤。
2.列举两种常见的污水处理物理化学方法。
答案:吸附法,利用吸附剂吸附污染物;离子交换法,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中特定离子。
3.说明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危害。
答案: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还可能导致心血管疾病,影响免疫系统,甚至引发癌症。
4.简述土壤污染的特点。
答案:具有隐蔽性、累积性、难降解性、长期性等特点,污染后恢复难度大、周期长。
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
1.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答案:日常出行多选择公共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做好垃圾分类;节约水电等资源,从点滴做起减少污染。
2.谈谈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实验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
答案:通过实验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探讨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应对策略。
答案:挑战有污染物排放量大、能源结构不合理等。策略包括优化能源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