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原理期末考试试卷》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流体流动时产生摩擦阻力的根本原因是()
A.流体具有黏性B.管壁粗糙C.流速不同D.管径变化
2.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
A.流速不同B.流通截面积不同
C.雷诺数不同D.层流无径向脉动,湍流有径向脉动
3.离心泵的扬程是指()
A.泵的升扬高度
B.泵所提供的总能量
C.泵对单位重量流体所提供的有效能量
D.泵将液体从低处送到高处的垂直距离
4.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不包括()
A.热传导B.热对流C.热辐射D.热扩散
5.对流传热系数的单位是()
A.W/(m2·K)B.W/(m·K)C.J/(m2·K)D.J/(m·K)
6.吸收操作中,选择吸收剂的首要依据是()
A.溶解度B.选择性C.挥发度D.黏度
7.蒸馏操作的依据是()
A.液体的密度差异B.液体的沸点差异
C.液体的溶解度差异D.液体的黏度差异
8.过滤操作中,滤液通过的阻力主要来自()
A.过滤介质B.滤饼C.滤液本身D.过滤设备
9.萃取操作中,萃取剂的选择性系数β()
A.大于1B.小于1C.等于1D.不确定
10.以下不属于吸附剂性能指标的是()
A.比表面积B.孔结构C.密度D.吸附质浓度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影响流体流动阻力的因素有()
A.流体性质B.流速C.管道尺寸D.管道粗糙度
2.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有()
A.扬程B.流量C.功率D.效率
3.强化传热的途径有()
A.增大传热面积B.提高传热温差
C.增大传热系数D.降低流体流速
4.吸收过程的影响因素包括()
A.吸收剂性质B.温度C.压力D.气液接触状况
5.蒸馏操作按操作方式可分为()
A.连续蒸馏B.间歇蒸馏C.简单蒸馏D.精馏
6.过滤设备的类型有()
A.板框压滤机B.真空转鼓过滤机
C.离心过滤机D.袋式过滤器
7.萃取操作中,选择萃取剂应考虑的因素有()
A.对溶质的溶解度大B.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C.易于回收D.化学稳定性好
8.吸附过程按吸附力的不同可分为()
A.物理吸附B.化学吸附C.离子交换吸附D.选择性吸附
9.以下属于膜分离过程的有()
A.反渗透B.超滤C.微滤D.电渗析
10.环境工程中常用的分离过程有()
A.沉淀B.气浮C.离子交换D.蒸发
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理想流体在管道中作稳态流动时,任意截面处的流速相等。()
2.离心泵的安装高度超过允许安装高度时,会发生气蚀现象。()
3.热传导只能在固体中进行。()
4.吸收操作中,温度升高有利于吸收。()
5.精馏塔中,塔顶产品的浓度一定高于塔底产品的浓度。()
6.过滤操作中,随着过滤时间的延长,过滤速率逐渐增大。()
7.萃取操作中,分配系数越大,萃取效果越好。()
8.物理吸附是可逆的,化学吸附是不可逆的。()
9.膜分离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10.蒸发操作是通过加热使溶液中的溶剂汽化并除去的过程。()
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答案:离心泵启动前泵壳和吸入管路内要充满液体。启动后,叶轮高速旋转,液体在离心力作用下甩向外周,经蜗壳流入排出管。同时叶轮中心形成低压区,液体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沿吸入管进入泵内,从而连续输送液体。
2.简述吸收操作的基本流程。
答案:含溶质的混合气体从吸收塔底部进入,吸收剂从塔顶喷淋而下。气液在塔内逆流接触,溶质从气相转移到液相。净化后的气体从塔顶排出,吸收了溶质的吸收液从塔底排出,可进一步处理或回收溶质。
3.简述过滤操作的基本原理。
答案:过滤是利用多孔介质(过滤介质)截留悬浮液中的固体颗粒,使液体通过,实现固液分离。在压差作用下,滤液穿过滤饼和过滤介质流出,固体颗粒则被截留在过滤介质表面逐渐形成滤饼。
4.简述吸附分离的特点。
答案:吸附分离选择性高,能分离性质相近物质;可在常温下操作,能耗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吸附剂可再生重复使用,但吸附容量有限,可能存在吸附质解吸不完全等问题。
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讨论在环境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