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调查区内地下水开采或排水前后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规模。重点放在供、排水后可能发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上。(2)调查、研究各种环境地质现象与区域地质构造、地下水状况和开发利用间的关系。(3)了解各种环境地质作用的时、空变化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4)对现存和预测出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防治措施;对同一地区的供水、排水及环境保护,作到统一规划与管理。2.调查研究的内容§7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调查*********************松散沉积物名称颗粒直径含量(%)砾石类漂砾(圆的)或块石(棱角的)卵石(圆的)或碎石(棱角的)砾石(圆的)或屑石(棱角的)>200200~2020~2砂类粗砂中砂细砂粉砂2~0.50,5~0.250.25~0.10.1~0.05>50>50>50>50土类亚砂土亚粘土粘土<0.005<0.005<0.0053~1010~30>30松散土石颗粒分类表六、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岩性分类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的岩性分类与命名,是根据实验室颗粒分析资料来确定的。野外水文地质测绘时,对不同砂土类岩性鉴别见以下表。但在正式提交成果时,还需要根据实验室颗粒分析资料进行核对。鉴定方法类别用手指在掌上揉辗土的感觉用放大镜或肉眼观察土的外貌干土的性质湿土的性质手捻湿土可能形成的状态其它特征粘土同类土,甚细,难以辗揉成粉末无大于0.25mm的颗粒硬土不易击成粉末滑腻,有粘性可塑易成细长条(直径1~3mm),并能屈成圆环用小刀切割土层,表面平坦表面平坦光滑砂质粘土(亚砂土)不是同类土,偶觉细砂粒有大于0.25mm的颗粒土块用锤或手压易碎有塑性能成粗条(直径>3mm)土条折之即碎切开时,表面见清楚的砂粒粘质砂土(亚砂土)易辗成粉末,砂粒较多有大于0.25mm的颗粒较多极易碎无塑性不成细条,可成球体,但表面多裂纹表面粗糙粘土十分粗糙偶有小砾石肉眼几乎可见大于0.25mm的颗粒较多松散,呈砾状稍有粘聚力但过湿呈流动状态不成任何形体可见闪亮矿物碎屑粘性土的野外鉴别方法地貌调查在水文地质测绘中占有重要位置,对调查区的地貌条件认识不清,对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也必定出现问题。1.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分布区第四纪沉积物的分布经常与一定形态的地貌单元相吻合。地貌既可反映出地层、岩性、构造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尚可反映出第四系地层的类型和范围,也可反映出该区地下水的埋藏、分布特征和形成条件。七、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与地下水的关系§4第四纪地质及地貌的调查不同沉积类型的松散沉积物→岩性、地貌呈有规律的变化→地下水的特征不同。洪积扇中的地下水:由山区→平原:地表水动力条件的分带沉积作用分带地貌岩性分带地下水分带ⅠⅡⅢ水文地质分带:Ⅰ洪积扇上部带(潜水深埋带或盐分溶滤带);Ⅱ洪积扇下部带(溢出带或盐分过路带);Ⅲ洪积扇前缘以下带(潜水下沉带)。七、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与地下水的关系总的水文地质特点(由上→下):①地形上坡度由陡变缓;②岩性由粗变细;③岩层透水性由好到差;④地下水埋深由大到小;⑤补给条件由好到差;⑥地下水的排泄,由径流排泄到→蒸发排泄(干旱半干旱气候下);⑦矿化度由小变大,水化学类型:HCO3→SO4→Cl型水;⑧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由溶滤作用→浓缩作用(干旱半干旱气候下);⑨地下水水位变幅由大到小;⑩由潜水→承压水。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洪积扇顶部:通常潜水埋深大,不利于取用地下水;溢出带以下,水质差;溢出带以上:最利于取用地下水。七、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与地下水的关系2.基岩分布区在基岩区,地貌单元常可反映出当地可能存在的含水层的类型、埋深和补、径、排条件。(1)在侵蚀构造山区,地形陡,切割剧,第四系盖层薄;降水易流失,入渗条件差,地下水径流条件较好,且多被沟谷排泄;一般在非可溶岩分布区形成裂隙水,由于裂隙率一般不大,故岩层的透水性较差、富水性较低,且受构造控制明显;在可溶岩分布区,发育岩溶水,一般其富水性要远远好于裂隙水(2)在剥蚀堆积的丘陵区,第四系盖层虽不太厚,发育风化壳,故发育风化裂隙水,但整体上富水性较差。(3)在构造盆地或单面山地貌区,常有丰富的承压(或自流)水分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