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6.3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P73.例3
教材分析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学同的。这部分内容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特征,学生在三年级下期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已掌握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多数的同学对于两位及以上的小数加减法也能正确计算,而且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节课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认旧引新。
核心素养
能运用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2.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
3.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体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知识链接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相关知识。
(1)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2)口算。
2.小结,引出课题。
对旧知识的回顾,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好前测,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二、
探究新知
教学例3:
出示情境图。
1.探究小数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1)发现数学问题。
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交流。
预设生:《少儿绘画》17.45元,《太空漫步》15.8元,《海洋世界》14.69元。
(2)提出数学问题。
师:我们要帮助小刚解决什么问题呢?
预设生:要买以上3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3)列式计算。
师:该如何列式,怎样计算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预设生:17.45+15.8+14.69。
(4)探究计算方法。
师:该怎么计算呢?先算什么?
(同桌讨论)
预设生:先算17.45+15.8,再算与14.69的和。
师:小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呢?
(生讨论汇报)
预设生: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算式里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师:谁能到黑板上做一下,可以用竖式计算吗?
预设生:17.45+15.8+14.69=17.94(元)
1
7.
4
5
1
5.
8
+
1
41.
61
9
4
7.
9
4
答:一共要花47.94元。
师:在竖式计算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预设生1:小数点要对齐。
生2: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2.探究小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1)寻找数学问题。
师:刚才我们帮助小刚解决了问题,快来看一看小林遇到了什么问题?
预设生:小林买了两本书:《数学家的故事》和《神奇的大自然》,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师:你觉得应该如何解答呢?
学生分组讨论,用不同的解法解决问题。
汇报交流。
预设生1:50-16.45-18.3
=33.55-18.3
=5.25(元)
生2:50-(16.45+18.3)
=50-34.75
=15.25(元)
答:应找回5.25元。
3.对比观察,探究算法。
师:观察这两个综合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生: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师:你描述得很准确,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减法的性质。可以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因此创设了小林和小刚到书店买书的生活情境,通过帮助两位同学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和兴趣,同时通过同桌交流,小组合作,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等能力。
三、
课堂演练
基础演练:
1.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十八”第4题
拓展延伸:
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
四、
总结评价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么学会的?
引导学生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7.45+5.8+4.69=17.94(元)
答:一共要花17.94元。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的相同,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算式里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0-6.45-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