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备课无忧】人教版四下-5.2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含反思).docx
文件大小:46.04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2
总字数:约1.82千字
文档摘要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5.2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P59.例2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和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让学生感受并理解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借助生活经验,理解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学情分析

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利用了三角形稳定性这一特性,学生在实践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是具备一定经验的。但是学生对三角形稳定性的认识大多停留在生活经验,对其蕴藏的数学知识并没有太多认识,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去学习数学知识,是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核心素养

借助生活经验,认识到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推理意识和总结评价能力。

3.了解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重点

在观察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教学难点

三角形稳定性的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

实践活动、自主观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启发引导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一、

知识链接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相关知识。

(1)说出下面每个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并各画出一条高。

(2)盖房时,在窗框未安装好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

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小结,引出课题。

对旧知识的回顾,唤醒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好前测,为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二、

探究新知

教学例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1.试验解疑,探索特性。

师:做个游戏,好不好?请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一个大男生,一个小女生),你们说这两位同学谁的力气大。

预设生:男生的力气大。

师:好,今天我们就让他们来比比,看谁的力气大。

师:规则:每人一个图形,拉动(读成重音)这个图形,只要使它的形状发生变化,就算胜。

(出示一个三角形给男生,一个平行四边形给女生)

学生开始比赛。

师:好,女同学获胜!女同学的力气大,男同学的力气小。你的力气真的比她小吗?(问这个男同学)

预设生:不是的。

师:你们同意吗?为什么?

预设生:同意,因为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2.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课件出示自行车、篮球架、高压电线杆等含三角形的图片)

师:为什么这些部位要用三角形?为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先做个试验。

(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具)

师:自己试一试拉动它们。

(学生活动)

师:思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生:我发现三角形不容易拉动,四边形很容易拉动。

师:要使平行四边形不变形,应怎么办?试试看。

预设生:从中间定一根小棒,让四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

师:你的方法很好,那些物体中用到三角形,你知道为什么了吗?

预设生: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是的,就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在今后学习数学的时候,我们应该多想想,怎样把数学中的有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通过做游戏,先让学生感受一下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然后经过验证,举例,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

课堂演练

基础演练:

1.完成教材P59“做一做”。

拓展延伸:

分层次的巩固练习有助于对学生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进行评价。

四、

总结评价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怎么学会的?

引导学生总结梳理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不易变形四边形:容易变形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课后作业

1.从课本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反思

学习活动中,学生更愿意自己去经历、去实践。学生或许会相信你告诉他的,但他更愿意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经历的事,这就是一种“体验”。三角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三角形的稳定性是在抽象的概念基础之上探究出来的,有必要让学生经历特性得出的全过程,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在学生的操作活动中迎刃而解了。在探究三角形的特性中,拉动三角形、四边形,学生亲身体验到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看理解了抽象的概念,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数学是保证教学有效的一种很好的教学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