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可爱的家》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单元内容综述】
内容简介:
本单元《可爱的家》选自2025新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赵季平主编),紧紧围绕“家”这一温馨主题展开。在唱歌板块,安排了《小宝宝睡着了》和《我是一个甜果果》。《小宝宝睡着了》作为一首江西童谣,旋律优美且节奏舒缓,以轻柔的风格展现出家庭中静谧、温暖的氛围,十分贴合摇篮曲的特质;《我是一个甜果果》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歌曲,其旋律欢快、节奏明快,歌词生动地传达出孩子对家庭浓浓的爱意以及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聆听部分涵盖《吉祥三宝》和《摇篮曲》。《吉祥三宝》通过一家三口富有民族特色的三重唱,展现出家庭生活中充满欢乐、和谐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风格音乐所描绘的家庭场景;而另一首《摇篮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和声,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舒缓、温馨音乐风格的感知,体会音乐在表达亲情、营造家庭氛围方面的强大力量。
音乐游戏《七只小鸟在歌唱》则是从趣味性出发,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和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旋律,为学生提供在玩乐中提升音乐感知能力的机会,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会相互配合、共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作品联系:
本单元的唱歌、聆听和音乐游戏作品相互关联,共同构建起“可爱的家”这一主题。从《小宝宝睡着了》的轻柔呵护,到《我是一个甜果果》的活泼感恩,呈现出家庭生活中不同阶段和情感表达。聆听作品《吉祥三宝》的欢乐互动与《摇篮曲》的温柔静谧,从不同风格丰富学生对家庭音乐氛围的感受,与唱歌曲目形成呼应,拓展学生对家庭音乐表达的多元认知。音乐游戏《七只小鸟在歌唱》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音乐节奏的魅力,这种节奏感知又能进一步融入到对歌曲演唱的节奏把握中,强化学生对音乐元素的综合运用能力,使整个单元作品在主题串联下形成有机整体。
教学价值:
通过学唱《小宝宝睡着了》和《我是一个甜果果》,学生能够在旋律、节奏的学习中,初步掌握不同风格歌曲的演唱技巧,如轻柔声音的运用以及欢快节奏的把握。在聆听《吉祥三宝》和《摇篮曲》时,学生可以锻炼对音乐风格、和声等元素的辨别能力,提升音乐感知力。音乐游戏则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节奏概念,增强音乐记忆力和反应能力。
围绕“家”的主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深切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珍贵,从歌曲中感受父母对孩子的爱以及孩子对家庭的热爱,从而引导学生珍惜家庭、关爱家人,塑造积极向上的家庭价值观。
音乐游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而在整个单元学习中,学生需要运用观察、聆听、思考等多种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单元学习评价】
评价目标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
评价工具
通过聆听、演唱、感受等方式,做出相应的体态反应。配合音乐律动、声势、画旋律线进行表演。
在欣赏中,用语言和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感受摇篮曲风格(欣赏)
现场评价
教师评价
1.良好的聆听习惯。
2.能够准确表达音乐感受。
叙述性评价
认识7个唱名,并用科尔文手势模唱旋律
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
学生互评
教师评价
1.能用正确的手势演唱歌曲。
2.准确的表达出音乐的情感、力度、音高等音乐要素。
能够积极地与他人交流。
叙述性评价
课堂评价
1、在音乐游戏中的参与度、节奏把握能力,以及根据节奏创编动作或情节的创造力,小组协作时的表现。
(创造)
学生互评
教师评价
1.能够积极表达自我创作。
2.能够完成表演并展示成果。
课堂评价
1、对不同风格音乐作品所展现家庭文化的理解,能否阐述音乐与家庭文化的联系
(联系)
教师评价
自我评价
1.能够表达个人观点。
2.准确说出不同音乐运用场合。
叙述性评价
三、【单元学习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准确辨别《小宝宝睡着了》《我是一个甜果果》《吉祥三宝》《摇篮曲》等作品的音乐风格,感受不同旋律、节奏、和声所营造的家庭氛围,如通过聆听判断出摇篮曲舒缓的节奏特点,以及欢快歌曲中活泼的节奏型。
艺术表现:能够用轻柔、自然的声音准确演唱《小宝宝睡着了》,用欢快、有活力的声音演唱《我是一个甜果果》,并能初步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在音乐游戏《七只小鸟在歌唱》中,学生能够按照节奏要求准确地进行游戏活动,提升节奏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在音乐游戏中发挥想象,如根据《七只小鸟在歌唱》的节奏,自己创编一些简单的动作或情节,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文化理解:了解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如何展现家庭主题,体会家庭文化在音乐中的多样表达,如通过《吉祥三宝》感受少数民族家庭文化与音乐融合的独特魅力。
四、【单元教学安排】
《可爱的家》
课时一:《小宝宝睡着了》唱游+为歌曲打击乐器伴奏《摇篮曲》
要点一:对比欣赏模仿摇篮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