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第四单元我是聪明的消费者
12.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经济来源的多种形式,了解家庭生活有哪些必要的开支,培养学生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意识。
2.帮助学生了解父母对家庭和子女的付出,体谅父母。
教学重点
学生明白消费应该量入为出,体会父母持家的不易。
教学难点
以俭为荣,激发学生感激父母,体谅父母不增加父母不必要负担的情感。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讲故事
导入
二、学文明
理财
三、行为指导
四、总结评价
1.讲故事《以俭为荣》。
2.听了这个故事,你欣赏鲁国宰相季文子吗?为什么?
学生认真听故事,并积极思考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1.同学们是否知道,一日三餐,更换鞋衣,添置家庭用品,买学习用品或玩具时,家里都要花的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2.你知道家里的收入是多少吗?
3.你家里的钱主要用于哪些方面?
学生汇报调查结果
根据调查结果让学生有所悟。
4.以一个月为例算算你家里买各种东西时,一共要支出多少钱?
5.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并根据汇报的计算结果,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计算,并根据自己计算的结果思考并感受父母的爱。
6.既然父母持家这么不容易,同学们想一想,平时哪些东西可以买,哪些东西不可以买呢?
7.教师小结:
看来父母的爱撑起了一个家,他们的劳动收入是家庭所有消费的来源,一个家要量入为出,才能正常运转。
板书:父母的劳动收是家庭所有消费的来源。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生活必须品非买不可,零食,玩具等可买可不买。
1.师介绍国际国内勤俭节约的人和事。
学生通过从老师这儿获得的信息,来对照自己思考自己的生活习惯。
2.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都是爸爸妈妈的小宝贝平时要什么,
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
3.同学们讨论:别人有的我该不该有呢?
板书:消费时,要量入为出,不盲目、不攀比,合理消费。
1.示勤俭节约的格言节约——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
2.学生交流搜集来的勤俭节约的格言。
学生理解格言含义,并熟读这些勤俭节约的格言。
板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学生归纳总结,并从内心里发出感慨,从而揭示课题。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懂得了什么?
板书课题: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通过讲故事教育学生以俭为荣,明白俭朴是传统美德。
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做课前调查。
通过算一算,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父母持家不容易。
规范学生行为,要量入为出,不要再见什么买什么
学习榜样,教育学生做个勤俭节约的人。
让学生明白,在消费时,不要大手大肢,要买自己最需要的商品,不盲目、不攀比,合理消费。
提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让学生明白,家人抚养我们很不容易,有限的收入要满足,一家人的生活,学习的需要,所以不要给父母增添额外的负担。
板书设计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父母的劳动收是家庭所有消费的来源。
消费时,要量入为出,不盲目、不攀比,合理消费。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课后反思
通过学习使同学们增强和培养了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意识,
以俭为荣,激发学生感激父母,体谅父母不增加父母不必要负担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