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促进小学生自主发展的同伴学习的实践研究.docx
文件大小:40.47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2
总字数:约3.65千字
文档摘要

促进小学生自主发展的同伴学习的实践研究

冯旭?徐国新

【摘要】促进小学生自主发展的同伴学习的实践研究,以同伴学习的研究为切入点,帮助学生设立目标,建立学生学习动机,旨在成就小学生同伴學习力的自主管理。文章通过对同伴学习的概念、特点、实施方法和策略、在小学生自主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的探讨,阐述同伴学习在促进小学生自主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促进小学生自主发展的同伴学习策略设计与实践,以期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同伴学习自主发展学习策略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小学教育愈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而同伴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能力和社交能力。

一、同伴学习的内涵

同伴学习又称为同伴互助学习,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其本质就是在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的前提下,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相信学生自我发展的潜在能力,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以配对的形式组织起来开展的合作式学习活动,在学习时同伴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与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课的学习方式相比,同伴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同伴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交流、合作、探究等方式,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伴学习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伴学习注重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成果和学习能力等,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伴学习将学习融入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感悟知识,从而增强学习的实效性。

二、同伴学习在学生自主发展中的作用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把“自主发展”作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理论命题,也是深化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实践问题。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管理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具备自主发展所需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等素质。同伴学习在小学生自主发展中具有以下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

同伴学习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思考的有效方法。同伴学习让同伴之间互相激励、互相竞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更多的自我实践、自我感受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同伴学习是一种有效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教学方法。因为在同伴学习的过程中,如小组讨论、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学生必须相互依赖、相互尊重和相互合作,才能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同伴学习交流不同的观点和想法,从而养成开放、包容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在同伴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自己准备学习材料、制订学习计划和讨论结果。这意味着学生必须自主管理和组织学习过程,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与同伴讨论和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进。此外,同伴还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拓展思路、开阔视野。

4.促进个性发展

同伴学习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个体差异,让学生在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机会。通过参与同伴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并将其充分的发挥和展示出来。此外,同伴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帮助他们克服害羞、胆怯等心理障碍,勇于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三、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同伴学习策略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同伴学习理论特点,采取了以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同伴学习策略:

1.合理分组

同伴配对是开展同伴学习的基础。在班级中,不同的家庭环境、成长背景和智力因素,导致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学习能力差异很大,只有合理地搭配才能让成员之间优势互补。为了实现异质互补,配对主要依据“本地生—外地生”“学优生—学困生”相结合的标准,力争实现“避免‘群体思维”的基本目标。在配对过程中,不能只看到学生的学情和学习能力,还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愿望和学生之间个性的和谐,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学习能力等差异,将学生分成不同形式的同伴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发挥不同学生各自的优势,使学生在同伴学习中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实践中,教师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和意愿,组建了“小先生”型、竞争型和好朋友型的同伴学习小组。“小先生”型主要是把学优生与学困生组成同伴,以一带一的形式帮助学困生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竞争型是把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相近的学生进行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