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绿色智慧”理念下“四生课堂”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docx
文件大小:40.47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2
总字数:约3.85千字
文档摘要

“绿色智慧”理念下“四生课堂”的内涵特征与实践路径

【摘要】课堂建设一直是课程改革的研究焦点,也是学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强调强化学科实践,要求课堂教学中注重“做中学”,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学习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绿色智慧理念下的“四生课堂”以生活化的情境设计、生态化的结构推进、生成性的交流互动、生长性的实践体验为“四生”要素,通过厘清“四生课堂”特质,建构“四生课堂”实施模型,明晰“四生课堂”实施路径,开展“四生”课堂评价,实现“四生课堂”综合育人。

【关键词】绿色智慧四生课堂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标志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要求深化教学改革,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由此可见,课堂建设是新课标深化教学改革的研究焦点,也是学校立德树人的主阵地。

鉴于此,厘清、明晰并探索新课标视域下“四生课堂”的内涵特征和实践路径,既有助于教师提升课堂育人质量,也对促进学生实现从知识到素养的提升有所裨益。本文阐述绿色智慧“四生课堂”的内涵,以及对新课标背景下“四生课堂”的实践路径提出建议。

一、“绿色智慧”理念下“四生课堂”的内涵概述

“绿色智慧”理念最早出现在城市建设领域,是指智慧城市以创新为引领,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深度融合为基础的一种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业态。笔者将“绿色智慧”理念引申到教育上,来源于学校“海绵城市”理念基础建设中的两大智能系统:一是学校的“雨水自动收集-灌溉”系统;二是“太阳能自动发电-储电”系统。这两个系统既具有绿色环保的元素,又富有科技人文的色彩,更重要的是学校基础建设就是一个巨大的课程资源库。因此,“绿色”涵盖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预示着对生命的尊重,对教育规律的遵循;“智慧”代表着对未来的前瞻,对教育科学的追求。因此,“绿色智慧”教育理念是指在教育教学中要尊重儿童天性、顺应成长规律、启迪儿童生命,绿色智慧强调的是儿童要站在教育的正中央,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智慧”理念下的“四生课堂”是一种允许儿童在生活化、生态化、生成性、生长性的空间中进行主动学习的教与学的组织活动。新课标的颁布,丰富了“四生课堂”的内涵,赋予了其鲜明的特征:一是生活化的情境设计让课堂更有活力,二是生态化的互动让课堂更灵动,三是生成性的推进让课堂更自主,四是生长性的体验让课堂更具探索性。

“绿色智慧”决定着“四生课堂”形成与表现,是引领;“四生课堂”构建决定着“绿色智慧”的实现与达成,是途径。“四生”课堂生活化的情境设计、生态化的结构推进、生成性的交流互动、生长性的实践体验四个特性互相渗透,相互依存,彼此支持,以儿童为中心,从而呈现出“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样态,形成师生同生共长的课堂形态。

二、“绿色智慧”理念下“四生课堂”的实践路径

(一)基于新课标,厘清“四生”课堂特质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推进育人方式变革,强化学科实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四生”是指在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具备生活化的情境、生态化的推进、生成性的互动、生长性的体验四个元素。“绿色智慧”理念下的“四生课堂”,“生活化的情境”采用符合儿童认知和表达的方式,在真实的情境和问题中生发出学科学习资源;“生态化的推进”基于学生生成性资源捕捉和利用,推进下一项学习任务,让学习在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上真实发生;“生成性的互动”通过项目、任务等形式激发学生内在探究欲,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等不同层次的学习,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生长性的体验”是指学生在学习中实现从知识、技能的掌握到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二)基于学情,建构“四生”课堂实施模型

“绿色智慧”理念下的“四生课堂”实践,以新课标为基准,以学生为中心,以“四生”特质为基础,推动课堂转型。

1.整合育人目标

以新课标为指引,深入研读教材,从“核心素养—课程目标—单元目标—教学目标”构建层级化的“育人”目标体系,各学科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建构与“四生”课堂特质相符合的“课程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质量”标准一体的内容体系,以学科实践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培养学科综合能力。

2.设计教学内容

教师是课堂革命的直接参与者、推动者,是课堂变革的核心力量。“绿色智慧”理念下的“四生课堂”,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科教材中不同内容的育人价值,围绕“四生”课堂教学的核心要素,对教学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拓展延伸、融合重构,探索与素养目标相匹配的结构化学科内容,形成典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