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1年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真题及答案.pdf
文件大小:301.74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2
总字数:约5.89千字
文档摘要

》》》》》历年考试真题——2025年整理《《《《《

2021年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有学者认为,《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是供学习为吏者使用的识字课本。其末尾附录的

两条魏律(颁布于公元前252年)规定:商贾和经营客店者“勿令为户”,不分给他们田地、

房屋;派其从军,杀牛犒赏全军时,不给他们肉吃。由此可见

A.魏律成为秦吏准绳B.强制耕战成效显著

C.秦国实行以吏为师D.抑商思想影响渐广

2.《史记·淮阴侯列传》:“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

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散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在这里,司马

迁采用的史学方法是

A.档案文献与现场考察结合B.口述资料与实地探访互证

C.出土简牍与历史文献参校D.民间传说与墓志铭文比对

3.唐代李逢吉作科举主考官时,一次性录取的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贫寒的士子。他的政敌

李德裕亦“颇为寒素开路”,以致被贬谪时,“八百孤寒齐下泪”。由可知唐代科举

A.加强了君主集权B.促进了阶级流动

C.消除了门第观念D.激化了政治矛盾

4.明代中叶,很多文学家大力推崇抒情写景的盛唐诗风,认为诗当“畅达情丝、感发志气”,

概评“宋人主理作理语,于是薄风云月露,一切铲力不为”,使人不复知诗,这说明当时

A.文人创作重心转向诗歌B.程朱正统地位受到质疑

C.不同诗歌风格相互交融D.诗歌力图突破理学束缚

5.乾隆年间,淮扬文风达到鼎盛,“邗上时花二月中,商翁大半学诗翁”,商人与文人交相

唱和,天下文人稍能言诗,辄思游食扬州,以至有“扬州遍地是诗人”之说。这种情况表明

A.商业发展影响社会风气B.八股取士扩大诗人群体

C.重学风气提升文人素养D.财富增加助长奢侈之风

6.表1中的评论反应出当时

1875年《申报》文人当“效思于农工商贾之事”

1875年《申报》“西人之为商为工农者,固无不兼习文字也。”

1881年《万国公报》农夫“用其力于植树之法、机器之耕,则利益广矣”。

A.社会分工日益精细B.农商皆本成为共识

C.工商致富备受推崇D.职业观念发生变化

7.清末某报发表的《论体育》一文提出:“体育者,智育、德育之基础也。今之国势者,定

一国之盛衰,不定于版图之大小与人口之多寡,而定于国民身体之强弱。”这表明,当时国

A.已认识到落后根源B.重体轻文蔚然成风

》》》》》历年考试真题——2025年整理《《《《《

C.救亡自强愿望迫切D.呼吁实施分科教育

8.1907年,察哈尔都统认为,当地虽物产丰富,商贾荟萃,“惜民气未开,不知振兴实业,

亟应设法提倡,以挽利权”,特派专员至江西景德镇调查瓷器制造情况,“以资备鉴”。该

都统意在

A.加强地区经济合作B.以机器工业取代传统工业

C.发展地方特色产业D.利用本地实业救国的氛围

9.中共早期领导人恽代英曾在无锡省立第三师范学院演讲。据亲历者回忆:“一位穿着竹布

长衫的青年登上讲台,一下子就吸引了全场。他从孙中山逝世谈起,讲到打倒帝国主义和封

建军阀,反对当时反动、卖国的北洋政府,号召青年奋起救国。”此类演讲有利于

A.国民革命的发展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土地革命的开展D.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10.东北机器制造厂尉风英曾被授予“毛主席的好工人”称号。她回忆:“在五六十年代,

大搞技术革新时,我们简直入了迷、着了魔。从1953年到1965年这12年的时间里,我共

实现技术革新177项。”他们的技术革新

A.是为了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B.体现了工人阶级主人翁精神

C.提高了劳动妇女的社会地位D.有利于东北经济的均衡发展

11.图1《通不过去》(图中有“和平之路”“战争之路”“五项基本原则”及排队情形)意

在说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

A.提升不结盟运动的影响力B.推动社会主义阵营的扩大

C.阻止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D.遏制帝国主义的战争图谋

12.某记者在回忆录中写道:“现在农村的确‘活’了,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各种副业欣欣

向荣。看来,包产到户、包产到劳等责任制,确已行之有效,是搞活经济的不二法门,城市

里的企业管理,也在开始推行这种精神了。”这表明当时

A.城乡改革互相促进B.全面整顿初见成效

C.逐步开展经济体制改革D.倡导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13.18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