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二地理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风力侵蚀B.流水沉积C.地壳运动D.海浪侵蚀
2.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A.科技水平B.资源状况C.消费水平D.开放程度
3.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中,商品率最高的是()
A.季风水田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传统旱作农业D.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4.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区B.工业区C.住宅区D.行政区
5.下列气候类型中,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6.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
A.黑子和耀斑B.黑子和太阳风C.耀斑和日珥D.日珥和太阳风
7.下列地理现象中,能作为海陆间水循环证据的是()
A.塔里木河河水蒸发B.天山山顶的冰雪融化C.长江东流入海D.青海湖湖水蒸发
8.下列工业部门中,属于动力导向型的是()
A.家具厂B.炼铝厂C.电子装配厂D.服装厂
9.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自然地理环境的是()
A.农田B.工厂C.山脉D.城市
10.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处于()
A.原始型B.传统型C.现代型D.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过渡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属于自然资源的有()
A.土地B.水C.煤炭D.钢铁
2.下列地理现象中,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有()
A.昼夜更替B.昼夜长短变化C.地方时D.四季更替
3.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有()
A.土地B.水源C.市场D.科技
4.下列属于传统工业区的有()
A.德国鲁尔区B.美国东北部工业区C.意大利中部和东北部工业区D.中国辽中南工业区
5.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地质构造的有()
A.褶皱B.断层C.火山D.地震
6.下列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有()
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大气污染D.森林减少
7.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洋流有关的有()
A.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B.澳大利亚西海岸荒漠景观C.秘鲁渔场D.东亚季风
8.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有()
A.小王去北京旅游一个月B.小张从成都调到上海工作C.小李出国留学三年D.小赵从农村到城市打工半年
9.下列属于文化景观的有()
A.泰山B.长城C.故宫D.路南石林
10.下列属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有()
A.生态可持续发展B.经济可持续发展C.社会可持续发展D.人口可持续发展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2.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3.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因此农业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
4.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增加。()
5.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
6.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7.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8.工业集聚可以获得规模效益,因此工业应该高度集聚。()
9.交通线路的布局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现在已不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10.区域的发展阶段不同,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不同。()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答案: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水利工程量大。
2.简述城市化的意义。
答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地区产业结构;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影响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缩小城乡差距。
3.简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
答案: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一个区域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区域。
4.简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答案:对资源调出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对调入区,缓解资源短缺问题,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改善。
五、讨论题(每题5分,共4题)
1.讨论如何实现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答案: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推进农业产业化,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