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高二地理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B.温度变化C.内部压力变化D.物质组成
2.大气中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成分主要是()
A.臭氧B.二氧化碳、水汽C.尘埃D.氮
3.暖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A.降温减湿B.降温增湿C.增温减湿D.增温增湿
4.下列地貌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冲积扇B.三角洲C.峡谷D.河漫滩
5.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状况改善B.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出生率明显降低D.死亡率明显降低
6.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商业区B.工业区C.住宅区D.行政区
7.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是()
A.商品率高B.机械化水平高C.生产规模大D.小农经营
8.下列工业部门属于技术导向型的是()
A.电子装配厂B.家具厂C.飞机制造厂D.服装厂
9.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中,最为机动灵活的是()
A.铁路运输B.公路运输C.水路运输D.航空运输
10.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B.社会可持续发展
C.生态可持续发展D.文化可持续发展
答案:1.A2.B3.D4.C5.B6.C7.D8.C9.B10.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1.下列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有()
A.地壳运动B.岩浆活动C.风化作用D.变质作用
2.下列气候类型中,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有()
A.热带雨林气候B.地中海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3.下列地理事物属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的有()
A.气候影响植被,植被影响土壤B.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改变
C.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D.地理环境各要素保持不变
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
A.自然因素B.经济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D.政治因素
5.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原则有()
A.要有便利的交通B.各功能区之间要相互联系紧密
C.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D.商业区要位于城市中心
6.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有()
A.生产规模大B.机械化程度高C.商品率高D.劳动力投入多
7.传统工业区一般具有的特点是()
A.以大型企业为核心B.工业部门单一C.环境污染严重D.科技含量高
8.交通线路布局的影响因素有()
A.地形B.人口C.经济D.技术
9.下列属于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工程有()
A.南水北调B.西气东输C.西电东送D.北煤南运
10.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主要表现在()
A.初期阶段,人类对环境依赖程度高
B.成长阶段,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
C.转型阶段,面临失业率升高、经济下滑等问题
D.再生阶段,注重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答案:1.ABD2.BC3.ABC4.ABCD5.AC6.ABC7.ABC8.ABCD9.ABCD10.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题)
1.太阳辐射能是地球表面能量的主要来源。()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4.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5.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少。()
6.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等地。()
7.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科技和人才。()
8.交通运输网的发展趋势是日益网络化、高速化和专业化。()
9.资源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共同发展。()
10.区域发展过程中,人地关系始终保持和谐。()
答案:1.√2.√3.√4.√5.×6.√7.√8.√9.√10.×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4题)
1.简述全球变暖的主要人为原因。
答案: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减少了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2.简述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