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1/NUMPAGES1
2012-2021北京海淀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一、单选题
1.(2021·北京海淀·高一期末)“中国拆毁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之炮台,并许各国酌定数处留兵。”这一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2017·北京海淀·高一期末)洋务新政的口号有“师夷智”“求强”“求富”,下列企业体现洋务派“求富”口号的是
A.安庆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 D.继昌隆缫丝厂
3.(2016·北京海淀·高一期末)请判断下面军事路线图反映的侵华战争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2021·北京海淀·高一期末)《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重要纲领,这一文件
A.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B.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要求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提倡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制度
5.(2021·北京海淀·高一期末)1752年到1800年之间,有1.05亿银元流入中国,而1808年到1856年之间,则有3.84亿银元流出中国。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丝银贸易发展 B.棉纺织品在中国倾销
C.鸦片大量输入 D.茶叶等大量输往美国
6.(2021·北京海淀·高一期末)晚清时期,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越南条款》 D.《辛丑条约》
7.(2017·北京海淀·高一期末)赵德馨的《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中写道,洋务派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1894年之前,办起民用企业27家,其中采矿冶炼业16家,纺织业6家,交通运输企业5家;国家对民用工业投资约2964万元,其中交通运输业1369.4万元(占46%),纺织工业621.5万元,矿冶业972.9万元。这说明
A.对外贸易入超局面得以扭转 B.政府忽视采矿冶炼业发展
C.交通运输业是政府投资重点 D.中国实现自强求富的目标
8.(2021·北京海淀·高一期末)某同学进行“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学习,完成如下笔记,其内容属于
A.战争的背景 B.战争的导火索
C.中国战败原因 D.战争的影响
9.(2021·北京海淀·高一期末)一个大的历史概念往往包含了若干小的历史概念,小的历史概念之中又包含着更加具体的历史事实或者历史概念,由此形成了历史概念的不同层次结构。下面的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A.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福州船政局
B.国民大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
C.武昌起义——秋收起义——红军长征
D.抗日战争——战略反攻——平型关大捷
10.(2016·北京海淀·高一期末)下图照片中的建筑是清代北京清漪园昙花阁,由一位随军记者拍摄,是最早被摄入镜头的北京景象之一,后该建筑被焚毁,请判断该照片拍摄时间最早应为
A.1842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0年
11.(2016·北京海淀·高一期末)《北华捷报》是上海出版的一份英文报刊,1853年4月23日报道:“南京于3月8日被叛军彻底包围,21日被攻陷……据说南京的清朝将军身先士卒,已在英勇作战中阵亡。”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报道中的“叛军”是指
A.太平军 B.英法联军
C.义和团 D.革命党人
12.(2021·北京海淀·高一期末)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下列内容出自该条约的是
A.“现定稍宽其(鸦片)禁……洋药(鸦片)准其进口”
B.“在中国通商口岸,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
C.“(各国)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
D.“中国民人概不准在(使馆)界内居住”“(各国)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3.(2016·北京海淀·高一期末)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参考答案
1.D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要求“中国拆毁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之炮台,并许各国酌定数处留兵”的内容是《辛丑条约》中规定的条款,故选D,排除ABC。
2.C
【详解】
结合所学,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企业,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