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3/NUMPAGES4
2012-2021北京高一(上)期末历史汇编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2
一、单选题
1.(2012·北京四中高一期末)下图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使用的一种农具,它最早发明于
A.唐朝 B.西汉 C.曹魏 D.明清
2.(2018·北京·临川学校高一期末)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是
A.三公九卿制 B.地方行政制度
C.皇帝制度 D.赋税制度
3.(2012·北京·101中学高一期末)西汉武帝时,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平定“七国之乱” B.平定“安史之乱”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九品中正制”
4.(2017·北京·清华附中高一期末)《汉书》卷14《诸侯王表序》:“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结合下图分析汉武帝时期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作用是
A.巩固分封制度
B.增加财政收入
C.加强中央集权
D.增强封国势力
5.(2018·北京·人大附中高一期末)日本学者和田清认为中国官制的一个特色是“波纹式的循环发生”,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逐渐获得权力,压倒了政府的大臣,终于取而代之。但取代之后,其中又别有私臣变成实权者,再来取代现有的政府大臣。如此后浪推前浪式的往复不已。”以下官职的设置符合这一特色的是
A.秦朝的三公九卿 B.汉朝的“中朝”
C.隋唐的三省六部 D.宋朝的枢密院
6.(2021·北京·临川学校高一期末)汉朝初年,封瓯越、国越地区的少数民族首领为王;承认原秦朝南海邯郡尉赵佗自立的南越国,放弃秦朝已开拓的西南夷地区,不设置行政机构。这些做法表明当时统治者
A.依据形势调整统治策略 B.郡县制难以有效取代分封制
C.大体承接秦朝政治制度 D.完全否定秦朝边疆管理措施
7.(2021·北京市育英中学高一期末)有关于汉朝史实逻辑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选项
信息
结论
A
经济凋敝,百姓疾苦
与民休息,轻徭薄赋
B
分封刘氏,拱卫天子
天下安定,谋反尽除
C
国力强盛,汉武雄才
征伐匈奴,饮马北海
D
蔡侯多智,纸张流传
文化流传,泽被万世
A.A B.B C.C D.D
8.(2021·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末)《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
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
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
9.(2019·北京昌平凯博外国语学校高一期末)“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B.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10.(2021·北京·临川学校高一期末)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汉高祖“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上述两项措施的共同点是
A.企图通过分封巩固统治 B.改变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局面
C.以加强中央集权为目标 D.推动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答案
1.B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图中为西汉发明的播种工具耧车,故B项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2.B
【详解】
试题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能力。汉承秦制,中央机构、皇帝权力、根本目的都基本上相同,只是在地方上有所不同,秦是郡县制,西汉是郡国并行制。故B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秦汉制度比较
3.C
【详解】
汉武帝时期为了分割王侯的封地,颁布“推恩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正确;平定“七国之乱”的是汉景帝,排除A;“安史之乱”是唐朝时期,排除B;“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排除D。故选C。
4.C
【详解】
依据材料中“推恩之令”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其作用是使王国越分越小,无法与朝廷对抗,加强了中央集权,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该规定的作用是削弱封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不是巩固分封制度;B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封国的规定,不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D选项错误,汉武帝的措施使王国势力下降。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5.B
【详解】
汉武帝为了加强皇权,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此即“天子个人左右的微臣”;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形成“中朝或内朝”,此即“逐渐获得权力”;以削弱相权,此即“压倒了政府的大臣”,这与题干中的描述相符。故B正确;“三公九卿”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