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2/NUMPAGES10
专题05修辞手法
关于修辞方法,考纲中规定为“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本章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的运用”。
因此,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掌握常见修辞方法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几种容易混淆的修辞方法。
修辞是根据表达需要,运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的语言运用方式。本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对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的判断能力,要求考生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
考生在复习备考中,需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几种容易混淆的修辞,诸如比喻和比拟,借喻和借代,反问和设问等。
例1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是,结论呢?用温情主义吗?不,不!他们所采用的方法,只是用廉价而没有“结合力”的“包身工”来替代“外头工人”而已。(设问)
B.他用拳头猛烈地捶打自己的胸膛,像是胸膛里有什么东西要爆炸似的。(比喻)
C.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拟人)
D.白胡子对花裙子说:“小朋友,谢谢你为我让座。”(借代)
【答案】B
【解析】A项,有问有答,是设问。B项,没有喻体,不是比喻句。C项,把水当作人来写,让水有了人的思想情感,才会“怒不可遏”是拟人手法。D项,“白胡子”代指老年人。“花裙子”代指小姑娘。
、例2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拟人、比喻)
B.福临路工房的二千左右的包身工人,隶属在五十个以上的“带工”头手下,她们是顺从地替带工赚钱的“机器”。(借代)
C.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排比)
D.威尼斯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比喻、拟人)
【答案】B
【解析】A项,“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用这些写人的词来写河水,是拟人句,“黄浪……白雪”是比喻句。B项,把包身工比作“机器”,“带工”是管理包身工的工头,这里没有借代手法的运用。C项,三个“……原来是这样的”排列在一起,是排比。D项,把轻快灵活的威尼斯小艇比作水蛇,是比喻句。
例3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不像从前了。(比喻)
B.“北京话”陷在姑娘们的包围圈里,不知所措地嘟囔着。(借代)
C.四点半之后,没有线条和影子的晨光胆怯地显出来的时候,水门汀路上和弄堂里面,已被这些赤脚的乡下姑娘挤满了。(拟人)
D.有许多战士亲眼看见自己的家乡放弃了,可是谁淌过一滴泪呢?(反问)
【答案】A
【解析】A项,“似乎”在这里不是喻词,不表示比喻。B项,山里的姑娘们用“北京话”代称那个男乘务员,因为他“说一口漂亮的北京话”。C项,用“胆怯”来写“晨光”,是拟人句。D项,无疑而问:谁都没淌过一滴泪。”
例4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珍珠似的白沫。(比喻)
B.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借代)
C.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反复)
D.他张开大口,对着大山大吼了一声,大山抖了三抖。(夸张)
【答案】C
【解析】C项运用了借代手法,后一个“巴金”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
例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拟人)
B.目前,我正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减肥”,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借代)
C.谁是最可爱的人?当然是站在远方的他们。(设问)
D.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比喻)
【答案】B
【解析】B项,把删削作品中的可有可无的字、句、段说成是“减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例6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我们祖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孝顺是一朵美丽的浪花。(比喻)
B.文学似海乐无边,官爵如花荣有限。(对偶)
C.每道山岭都是那么温柔,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拟人)
D.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设问)
【答案】D
【解析】D项,应为反问,无疑而问,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比喻
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是一种将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来比作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的特点
比喻的三个基本要素: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