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湖南省桑植县贺龙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23《伴性遗传》.doc
文件大小:22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2
总字数:约1.35千字
文档摘要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3节伴性遗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染色体分组;

性别决定的方式;

能力目标: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教学重点:

XY型性别决定方式;

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难点:

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归纳推理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2节理论课,1节习题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提问:1、同是由受精卵发育成个体,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雌性,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

2、雌雄个体为什么在某些遗传性状上表现得不同呢?

二伴性遗传的概念:

控制某些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伴性遗传。

三人类红绿色盲症

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1)色盲症的发现

(2)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及位置

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区别和联系:属同源染色体,体积相差较大(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的1/4不到),有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

(3)男女色觉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4)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

(5)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特点一: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特点二:交叉遗传

四伴性遗传与遗传两大基本规律的关系:

遵循遗传规律

总结:伴性遗传的现象不仅发生在X染色体上,也可发生在Y染色体上,且都有显、隐性性状之分。课后请学生分析一下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及Y染色体上显性遗传各有什么特点,并以此来加深对伴性遗传概念中“伴性”两字的理解。

五遗传系谱图的分析:

第一步.判断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

第二步.再判断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性遗传

六抗维生素D佝偻病

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七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课时

八、性别决定:

1性别决定的概念: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2性别决定的类型:

(1)XY型性别决定:很多种类的昆虫,某些鱼类和两栖类,所有的哺乳动物以及很多的雌雄异株的植物(大麻、菠菜)等;

(2)ZW型性别决定:鸟类、蛾蝶类等;

(3)其它类型的性别决定方式:温度(补充:大部分蛇类和蜥蜴类的性别是在受精时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但有一些龟鳖类和所有的鳄鱼的性别是由受精后的环境因子决定的。这些爬行类的发育某个时期内卵的温度是性别的决定因子。稍稍改变温度,就会使性比发生急剧变化。当卵在2227℃温度中孵化时,只产生一种性别;当卵在30℃以上的温度中孵化时,则产生另一种性别。只在很小的温度范围内同一批卵才会孵化出雌性和雄性两种个体。

???温度决定性别对一个物种的生存既有利也有害。有利的是可使一个物种的性别不一是1:1,从而促进了有性生殖。例如,鳄鱼的性别可达10雌:1雄。温度决定性别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在于这将使物种得以生存的温度范围变得很窄。例如,当局部地区或全球性的温度升高,气温变暖时,就可能造成物种在某个地区灭绝,因为在那种温度下只可能孵化出一种性别的个体。有人曾推测恐龙也许是温度依赖的性别决定,因此恐龙的灭绝可能是由于地球上温度的变化,造成了恐龙卵只能孵化出一种性别的个体所致。)等;

课堂小结及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