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江南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四单元第2课庖丁解牛教案2.doc
文件大小:34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2
总字数:约2.5千字
文档摘要

科目:语文授课时间:第八周星期五

单元(章节)课题

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体会人物形象。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主旨。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其学会认知,为其以后的终身学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庖丁解牛》属于自主赏析文章。学习课文过程中如扫除字词障碍,把握文章大意等学生基本上可以独立完成。同时,自主学习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提高自学能力。

2、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互争互助局面,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庖丁解牛》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使学生逐步领悟到庄子“一切顺其自然,反对人为”的人生真谛。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义的理解。

本节课题

《庖丁解牛》(第二课时)

本节课课题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本节课重难点

重点: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难点: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义的理解。

教学手段运用

教学资源选择

PPT、《新新学案》

教学过程

环节

任务·目标

实施方法

备注

复习导入

诵读课文

复旧导新:诵读全文

自主学习

突破重点——

1、归纳文言要点;

2、分析人物形象。

学生自学,老师巡回;

交流展示,点播精讲

预设:

活用及特殊句式估计有些困难

合作探究

突破重点——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义的理解。

探究一:找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庖丁解牛给我们什么样的一种感受?

探究二: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中《经首》之会”?

探究三:向庖丁取经,看看他是如何达到这一出神入化的境界的?

探究四:庖丁的“解牛之道”和文惠君感悟到的“养生之道”有什么相似之处?

探究五:你如何评价庄子的养生之道。

?教师讲解一:

明确:

视觉、动作: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舞蹈化)

听觉、响声:砉、騞;——莫不中音(音乐化)

教师讲解二:

明确: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看庖丁解牛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教师精讲三:

明确:

○臣之所好者道也(追求规律),不满足于技艺,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总的概述技艺高超的原因。(总说)

○长期的摸索,反复的实践,去了解牛的复杂的结构(必经之路)。

教师讲解四:

理解庄子借解牛来比喻“保养生命之道”,须按步骤走:

首先,要读懂庖丁解牛的三个阶段的特点:

(1)庖丁初解牛时,不熟悉牛的生理结构,眼中看到的,是庞然大物的牛,感到无从下手。

(2)三年后庖丁对牛的生理结构了如指掌,对牛体各个部位的特点也都一清二楚,解牛时,面对的已不是整头牛了。

(3)十九年后,庖丁掌握了养生的道理,解牛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意从容刀而无须要感官接触。

其次,还要读懂庄子借族庖、良庖和庖丁比喻的三种人:

(1)族庖,比喻做事固执蛮干的,他们的精神容易受到损害。

(2)良庖,比喻较会处事的人,但因执着于解决问题,不识变通,他们的精神也会受到损害。

(3)庖丁,比喻能够“缘督以为经”的人,他们懂得顺应自然之道,他们的精神不会受到损害。

接下来,庄子借“庖丁解牛”的寓言说明的“养生之道”才能迎刃而解了:

(1)他以“刀”喻“生命”,“刀刃”喻“自然本性”;牛身筋骨错杂处喻世上纷繁的事物。庖丁解牛能“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游刃于骨节的空隙,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比喻人如能顺应自然,无论事物如何纷繁,也可应付裕如,那么便本性无伤,天年尽享了。

(2)而文惠君听到庖丁说解牛时只要寻找关节的空隙,不可乱砍乱割,他便领悟到做事或治国都一样,只要找出关键性的地方,顺乎自然的天理去做,事情便可迎刃而解。

这篇寓言故事实际上阐明了庄子的思想。庄子认为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们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以无厚入有间”,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这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但作为独立的寓言故事,启示却是普遍的,放之四海而皆准: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教师讲解五:

它在一定意义上陶冶、培育和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它可教人们忘怀得失,摆脱利害。超脱种种庸俗无聊的现实计较和生活束缚,或高举远慕,或怡然自适,与活泼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