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写作:语文跨学科创意表达的教学策略
【摘要】隨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创意表达作为教学任务对教师及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写作要求。学生在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应当用自己的语言真实表达观点。因此,文章从跨学科角度出发,将美术学科的农民画引入语文写作课堂,通过读图写作的方式,构建“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提高学生创意表达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审美思维以及语文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读图写作小学语文跨学科教学创意表达
学习任务群是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的,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具备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学习任务群包括基础型、发展型、拓展型,在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中,包括整本书阅读以及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美术学科的农民画体现新时代乡村面貌,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将农民画引入小学语文跨学科学习中,通过读图写作,构建“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一、观察画面内容,拟定写作主题
(一)设计学习任务,引导观察画面整体
小学语文读图写作的跨学科创意表达,需要教师构建“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内容。首先,教师在看图作文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将画面的整体进行观察,可以向学生提问画面中出现的事物,了解学生的观察思路。
例如,针对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看图画,写一写”习作主题,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大运河流进新时代》的画面(如图1),引导学生描述画面中的景色和人物,通过风景季节、人物服饰等了解画面的季节,通过不同观察顺序了解画面的故事。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顺序对画面进行观察。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按照从左到右、从大到小、从人到物等顺序,让学生对画面的信息进行全盘掌握。
(二)理解画面内容,提炼概括写作主题
小学语文读图写作的跨学科创意表达,需要教师构建“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拟定写作主题。首先,学生观察画面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画面的特点以及主要内容进行选择,明确画面主要内容是人物、事件还是景色,进而明确画面主题,为作文主题做好概括。
例如,针对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让生活更美好”习作主题,教师可以结合《大运河流进新时代》的画面,引导学生对画面中出现的景物进行分析,讲述大运河的建设对生活的影响,进而确定写作主题及提纲。在教学时,教师应关注引导学生分析画面细节的问题,将画面元素进行整理及分类,与画面主题进行联系,提升学生对写作主题以及提纲内容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进而拟定学生的写作主题及提纲。
二、感知局部形象,描述细节特征
(一)分析主次形象,连接生活引发联想
小学语文读图写作的跨学科创意表达,需要教师构建“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感知局部形象。,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人物、事物、景色在画面中的作用,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等方式,让学生找出画面中的主要形象及次要形象。
例如,针对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多彩的活动”习作主题,教师可以结合《新时代实践主题灯谜会》的画面(如图2),增强学生的情境感,让学生仔细观察场景及人物,引导学生运用点面结合的方式感知灯会活动。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对画面的主体形象等展开想象以及模拟,通过为形象取名、设定画面的时间以及事件的前因后果等,丰富画面的内容。
(二)借助媒体资源,培养信息辨认能力
小学语文读图写作的跨学科创意表达,需要教师构建“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描述细节特征。教师应当意识到,图片作为一种平面艺术,是动态的定格,而美术作品作为真实世界的再创作,其中包含了创作者的理解与认知。教师应当运用多媒体技术介绍画面中学生较为陌生的事物以及真实的景色、事件、人物等,让学生了解真实事物与画面之间的区别,增强学生对事物特点的辨认能力。
例如,针对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中华传统节日”习作主题,教师可以结合《新时代实践主题灯谜会》的画面,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画面中的灯谜活动细节以及不同人物的动作、特征等,增强学生对画面信息的收集以及分析能力。教学时,教师可以将画面的不同区域划分给不同的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以及发言,提升学生对画面的细节分析能力。对于小组分析不到位的,其他小组也可以进行补充,提升学生对画面的观察能力以及描述能力。
三、思考创作意象,表达生活感悟
(一)确立作文创作意象
小学语文读图写作的跨学科创意表达,需要教师构建“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思考创作意象。教师应当意识到,学生的创作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画面与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领悟画面创作者的创作理念,进而总结画面传达的精神以及思想。
例如,针对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这儿真美”习作主题,教师可以结合《渔家》的画面(如图3),引导学生将画面内容中的一些熟悉的元素与自身经历和情感相结合,通过描述画面中的景观以及景观的特点,抒发情感。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