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9.2液体的压强(2) 讲义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docx
文件大小:485.88 KB
总页数:19 页
更新时间:2025-05-22
总字数:约9.36千字
文档摘要

液体的压强(2)

核心纲要

1.液体压力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某个表面所受到的液体竖直方向的压力,大小等于该表面正上方均为液体时该部分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把该表面及其正上方直至液面的所有空间看做一个整体(如图9-4-1甲、乙、丙中阴影部分);去掉内部所有物质,并补充满液体,由于深度和液体密度没改变,因此该表面的压力并未发生改变.

把该部分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它受到向下的重力,下方液体向上的压力(即待求物理量),和水平各方向的压力.由于整体保持静止,可知水平、竖直两个方向合力均为零;则竖直方向上液体压力,总等于补充后的液体重力.

2.形杯问题

(1)柱形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大小等于液体重力.(如图9-4-2甲)

(2)敞口容器(开口面积大于底面积)底部所受液体压力小于液体重力.(如图9-4-2乙)

(3)缩口容器(开口面积小于底面积)底部所受液体压力大于液体重力.(如图9-4-2丙)

3.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

连通器里的同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4.薄片脱落问题

如图9-4-3甲所示,中空且两端开口的玻璃筒,使用轻质的薄片挡住玻璃筒的下端后竖直插入某种液体中,往玻璃筒内缓慢倒入另一种液体,当玻璃筒内外两种液体对薄片产生的压强相等时,薄片恰好脱落,如图9-4-3乙所示.

5.液面变化问题

(1)如图9-4-4甲所示,物体下表面刚接触水面.当物体向下运动h,如图9-4-4乙所示,容器内液面高度变化:△?=

物体下移h,设容器内液面从h?上升到h?.对比两图,①区域的液体,被物体排到环形部分②区域,则可知①、②两部分体积相等.

V

∴△?=

(2)如图9-4-4丙所示,物体下表面刚接触水面.当物体浸入液体中的长度为h时,如图9-4-4丁所示,容器内液面高度变化:△?=

当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为h时,设液面从h?上升到h?.对比两图,③区域即V排,④区域为总体积的变化量△V;由于△V是由新增的V排引起的,则两部分体积相等,即:

V

∴△?=

全能突破

易错精选

1.判断以下结论是否正确:

(1)容器中液体越多,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越大()

(2)两个底面积相同的容器内的液体越多,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强一定越大()

(3)容器内装有重为1N的水,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可能为10N()

(4)若甲、乙两容器内同一高度的液体压强相同,则两种液体的密度也相同()

(5)池塘中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会越来越小()

(6)下端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2.一个深度为10cm的杯子装满水放置于水平桌面,杯子内装有3N的水,杯子的底面积为25cm2,则水对杯子底部的压强为Pa.(g取10N/kg)

3.某柱形物体下表面紧贴水槽中的水面,将物体相对容器底部往下移动12cm后,水面上升3cm.则此时柱形物体下表面所受水的压强为Pa.(g取10N/kg)

4.甲、乙、丙三个柱形容器内分别装有密度为ρA、ρB、ρc的液体,液体高度分别用hA、hB、hc表示.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若ρA:ρB:ρc=1:2:3,则/?

5.如图9-4-5所示,公路两侧的甲、乙两条水渠由路面下的倾斜涵洞相连,两水渠水面相平.关于涵洞的水流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于水向低处流,所以涵洞中的水从乙流向甲

B.由于甲侧涵洞口在水下位置较深,压强较大,所以涵洞中水从甲流向乙

C.由于两渠水面相平,所以涵洞中的水不流动

D.由于甲侧涵洞口的压强等于乙侧涵洞口的压强,所以涵洞中的水不流动

能力提升

6.如图9-4-6所示,锅炉水位计及水池下方的排水管都是根据原理制成的.

7.如图9-4-7所示,在装有水的容器左侧加入70cm高的煤油,最终达到稳定状态.煤油和水不相溶,则左右两端液面高度相差cm.(已知ρ油

8.如图9-4-8所示,平底容器质量为0.3kg,底面积为3×10?3m2,

9.如图9-4-9所示,质量为1kg的平底水桶底面积为400cm2,放在水平地面上,桶内装有40cm深、体积是20dm3的水.小明同学用竖直向上的力F提水桶,但是没有提起来.此时水对桶底的压强是桶对地面的压强的2倍,则小明同学提水桶的力F=N.

10.如图9-4-10所示,桌面上放置有三个不同形状的容器A、B、C,它们的底面积相同,质量忽略不计.往容器内分别倒入液体,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分别为FA、FB和Fc;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pA、pB和pc,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A、FB和Fc,请在横线处填上“”、“=”或“”.

(1)若三个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