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祥子和保尔不同的人生命运的思考
在读完《骆驼祥子》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我对样子和保尔不同的人生命运产生了一些思考。总的来说,我认为导致祥子和保尔活出迥乎不同的人生的最大因素,就是二人不同的思想认知。
祥子是一个旧社会的底层人民,所以他的思想里处处充满着旧时代的影子。首先,祥子有着深刻的小农意识,小农意识从书中可概括为:不愿尝试、不愿接受新事物,固守眼前的事物、“只想把一切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举个例子便可知,高妈是一个颇为大胆、智慧果敢且善于适应环境的人,她会通过放高利贷等在当时社会上被默许的求生手段来养活自己;相比之下,祥子算得上是个十足的保守派,在书中曾描写,祥子认为“钱存进了银行里就只拿到了一张凭证,这一张纸不可靠”,还觉得“钱在自己手里,不会丢了,十分稳妥”,为此他还买了一个闷葫芦罐存钱,这也直接导致他在遭遇孙侦探的敲诈时分文不剩。由此延伸出来,祥子真的只能苦苦地拉一辈子车,用自己的力气换取微薄的钱财吗?当然不是的。从一个角度讲,祥子并不是不知道快速生钱的办法,高妈给他出了很多主意,甚至好心地提出为他帮忙,但是样子不愿冒风险,所以拒绝了。导致祥子虽然和高妈一样都是社会底层人民,高妈就比样子过得更快活些,更幸福些。祥子的脑袋里只认得老办法,自然无法融入北平这个社会,自然要被吞噬掉。从另一个角度讲,刘四爷与祥子的出身相差无几,刘四爷是一个身为孤儿的市井混混,祥子是一个身为孤儿的破产农民,二人都从零开始,结果刘四爷折腾了大半辈子,得了一个车厂,还有不少钱财,祥子累了小半辈子,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过得猪狗不如。其本质在于刘四爷敢冒险,而祥子不敢,并且似乎对自己现在所处的阶级很满意,一辈子没有想过当刘四爷。这就是样子身上的小农意识为他带来的影响。
当然,高妈和刘四爷并非好人,刘四爷为了自己的利益束缚女儿,年轻时干尽各种坏事,是那个黑暗社会里产出的典型的、病态的且自私的人物,高妈为了在黑暗的社会中生存,被迫割舍掉自己淳朴善良的品质,选择高利贷等冒险且不人道的行为来获取利益。二者其实都是为黑暗的社会所迫,选择弃明投暗,这进一步表明:黑暗的社会是会吞噬好人的。反之,好人在黑暗的社会中无法生存,这也恰恰印证了祥子在作为善良、要强、勤劳的好人时的悲惨命运。
祥子除了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外,还是由小农意识迁引出的个人主义的典型代表。个人主义是什么?就是自己的人生终极目标是为自己服务的,这一点跟保尔的思想有根本上的区别。保尔的人生目标是把自己的热血与生命献给共产主义事业,献给为全人类解放的事业,这个目标的高度就远比祥子的人生目标——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要高得多。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保尔的人生目标大概可以概括为:我要为某种理想、某种主义或我们称之为某种信念而奋斗,我的奋斗不只是为我一个人,透过我的理想,你可以看到很多满面笑容的脸,你可以看到所有人幸福地生活;我也并不是一个人奋斗,我有我们,我有可爱的同志们,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信念,我们都为一个事业奋斗,我并不是孤独的。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保尔每天都热情洋溢,精力充沛,尽管他遭遇难以想象的、比样子还要痛苦几十倍的病痛,忍受着精神的崩溃,但他不曾妥协过,因为他的心中时刻有理想在召唤他。这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自我实现与人生追求。祥子的人生目标大概可以概括为我就要一辆车,有了车,我就能体面,但这一切只有我一个人才能完成,我是一个人奋斗,别人帮不了我,我是孤独的。请大家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目标下面的声音是这样的,那么他怎么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在经历接二连三的打击后,从书中可知,祥子很绝望,所以堕落了。书中有一段他的内心独白,他认为靠自己拉车苦奔来的钱是可靠的、踏实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样子的眼中只有自己和那辆车。个人主义其实是很狭隘浅薄的,是物质追求的极点,样子所追求的物质就是车,而这个物质又是极其容易被抢夺走的,所以祥子在理想一次次经受打击后绝望堕落。其实这个目标下的声音本就是错误的,有了车,就有了尊严和体面吗?当然不是了。老马就是最好的反例。老马有车,但有尊严和体面吗?没有。所以老舍先生的“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不仅是指祥子在个人主义的道路上走到尽头,跌下迷茫的悬崖,还指祥子本来个人主义的理想信念支柱随着经历的丰富逐渐崩塌,祥子跌尽了无意义的人生的黑暗之中。
祥子的道路值得我们警醒,保尔的脚步值得我们追随。在这个青春年华里,正是我们叩问人生意义的关键时候。你的精神世界是怎样的?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让我们的思想意识觉醒,让我们找回自己的人生意义,带着一颗清醒的心活在世上,正是我们该做的事情。正所谓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是由你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