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个案工作方法
状态。
危机的分类:
普通生活经历的危机(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遇到的困难,如上学、工作、家庭、爱情、健康、婚姻、抚养子女、赡养父母和退休等);
特殊生活经历的危机(特殊人群遭遇的困难,如灾害、家庭破裂等)。
危机的发展阶段:危机、解组、恢复、重组。
危机
解组
恢复
重组
危机发生,习惯性解决,失败
情绪困扰,能力下降,平衡被打乱
调整行为方式,寻找新的办法
重拾自信,恢复平衡
1.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1)及时处理:社工及时接案、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少对服务对象及其周围他人的伤害。
限定目标:以危机的调适和治疗为中心,把精力集中在目前有限的目标上。
输入希望:是给服务对象输入新的希望,让服务对象重新找回行动的动力。(4)提供支持:充分利用服务对象拥有的周围他人的资源,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支持。
恢复自尊:针对服务对象自尊感下降,社工在解决服务对象的危机时,首先需了解服务对象对自己的看法,帮助服务对象恢复自信。
培养自主能力:整个危机介入过程就是社工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主面对和克服危机能力的过程。
(一)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
迅速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
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
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
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考点三,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
申请与接案(高频)
求助者的服务申请
首先需要了解他们的愿望,用心倾听他们的诉求,进行一个简要的评估,确定是否需要立即给予必要的帮助。
接案
三项基本任务:鼓励求助对象积极面对改变、明确求助对象的改变要求和确认求助对象的受助身份。
对求助对象一些不切实际的要求,社会工作者需要及时给予必要的说明和解释,让求助对象正确了解机构的服务内容和范围。
专业关系的建立(建立或者转介)
对于服务对象来说,寻求服务机构的帮助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社会工作者应尽可能减少对服务对象的伤害,在转介之前需要征得服务对象的同意,并且说明转介的理由。
通常在以下两种情况下才允许转介:一是服务对象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属于本机构的服务范围;二是服务对象生活在本机构的服务区域之外。
预估与问题分析(高频)
服务对象有关资料的收集
个人资料:生理、心理、社会方面情况。
环境资料:家庭、朋辈、社区、学校、单位等。
个人与环境之间互动:环境提供的条件,个人运用环境资源
服务对象问题的预估
横向分析:服务对象问题形成的影响因素,涉及生理、心理和社会各个不同层面。
纵向分析:分析服务对象问题发展变化的过程,包括服务对象的问题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其中经历了哪些重要的影响事件以及服务对象曾经做过什么样的努力等。
服务对象问题的分析
四个方面:一是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要表现;二是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三是服务对象的能力和环境拥有的资源;四是实施干预的建议。
开展服务(高频)
在服务计划的实施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将面临不同的工作处境,需要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和方法,扮演不同的专业角色,促使服务对象发生积极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完成以下四项主要任务:
服务的推进
从能做的开始做;从愿意合作的着手;采取综合的服务策略(需要周围人肯定和支持)
扮演专业角色
使能者:调动服务对象自身能力和资源,发挥潜力;
联系人:联系资源(资源连接者);
教育者:指导服务对象学习知识、方法、技能;
倡导者:倡导改革、动员服务对象争取资源和服务;
治疗者:消除或者减轻服务对象的困扰。
专业合作关系的维持
接纳:无论服务对象面临什么问题,社会工作者都愿意理解服务对象,不是关注服务对象的问题,而是关心问题背后服务对象的发展要求。
无条件关怀:不评价服务对象,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相信服务对象是可以改变的。
真诚:在服务开展过程中对自己的感受保持开放的态度,并且愿意与服务对象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
链接社会资源与协调服务
社会资源的类型。
非正式资源
正式资源
指由服务对象在非正式的社会交往中形成的社会资源,如关心服务对象成长的家庭成员、亲属、朋友以及同伴等,他们就是服务对象改变过程中的非正式的社会资源。
指由正式的社会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的社会资源,如社会服务机构、公益组织以及学校和医院等,这些机构和组织提供的就是正式的社会资源。
链接社会资源的方式。
方式
资源的发现
资源的培育
需求的表达
利益的协调
权益的保护
具体内容
将现有的并且被社工掌握的资源直接提供给服务对象
寻找和确定潜在的社会资源
培养和创造所需要的资源
服务对象面对周围他人的误解和质疑时,社工把他的想法和要求解释给周围人听,让其对他有更正确的了解
服务对象面对周围他人的冲突时,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与周围他人进行协商,为服务对象争取合理的利益;服务对象面临周围他人的严重威胁时,社会工作者通过合法的程序帮助服务对象争取合法的权益
服务的协调。
服务面谈内与服务面谈